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光凝方案治疗伴重度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和早期PDR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激光治疗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方案。方法1.将50例伴有重度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患眼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联合组26例,单一组24例,联合组采用改良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单一组采用改良格子样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BCVA、OCT、FFA、MF-ERG、视野的变化。2.将42例伴有重度黄斑水肿的早期PDR患眼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单一组,联合组22例,单一组20例,联合组采用改良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单一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半年观察BCVA、OCT、FFA、视野的变化。结果1.伴重度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患者激光治疗后结果:(1)联合组和单一组光凝治疗后BCvA维持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BCVA变化程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联合组和单一组光凝治疗后黄斑水肿均减轻,CFT变薄,与光凝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CFT变化程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联合组大部分患者治疗后无灌注区不同程度消退;单一组所有患者治疗后无灌注区无变化或增加,联合组与单一组光凝治疗前后无灌注区变化程度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4)联合组光凝治疗后患者中心10°和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降低,与光凝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一组光凝治疗后患者中心1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降低,与光凝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5)联合组与单一组光凝治疗后MF-ERG检查P1、N1波振幅密度均下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联合组P1波潜伏期在环3、4及象限4上延长,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单一组P1波潜伏期在环3、4、5上延长,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比较,P1和N1波振幅密度和潜伏期在激光治疗前后的变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2.伴重度黄斑水肿的早期PDR患者激光治疗后结果:(1)联合组和单一组光凝治疗后BCVA维持稳定,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BCVA变化程度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联合组光凝治疗后黄斑水肿减轻,CFT变薄,与光凝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一组光凝治疗后CFT虽变薄,但与光凝治疗前比较尚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之间比较,联合组CFT变薄的程度要大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联合组和单一组光凝治疗后新生血管不同程度消退,两组之间治疗前后新生血管消退情况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4)联合组光凝治疗后患者中心10°和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降低,与光凝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一组光凝治疗后患者中心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降低,与光凝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对于伴重度黄斑水肿的重度NPDR患者,单一的改良格子样光凝和改良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两种治疗方案短期内在维持视力及减轻黄斑水肿作用上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改良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在消退无灌注区的作用上要优于单一改良格子样光凝治疗。2.对于伴重度黄斑水肿的早期PDR患者,单一的全视网膜光凝和改良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两种治疗方案短期内在维持视力及消退新生血管的作用上无明显差异,均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但改良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在减轻黄斑水肿的作用上要优于单一的全视网膜光凝。3.光凝造成了视网膜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治疗后患者MF-ERG检查P1和N1波的振幅密度明显下降。但格子样光凝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与单一格子样光凝治疗相比,两者引起的MF-ERG P1、N1波振幅密度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即联合全视网膜光凝并未进一步加重视网膜功能的下降。4.改良格子样光凝能明显降低患者中心1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全视网膜光凝能明显降低患者中心30°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