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80后”作家,张怡微以青春文学为主题开始文学创作。在创作转型的过程中,她由于自身经历,逐渐转向了对家庭,乃至家族的书写,并以2020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家族试验》为标志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创作。“家族试验”顾名思义是以“家族”为对象展开,通过创造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同生活的可能性来打破血缘伦理、追求现实幸福的“试验”。“家族试验”系列创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十几年创作的基础之上逐渐确立起来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也从少年儿童,到年轻人,再到中老年人,这与创作者自身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增加相契合,也体现了创作者长期以来不竭的创作热情和坚定的创作目标。张怡微用创作来治愈自己的童年,其中渗透着对婚姻破裂、单亲家庭各方面现实问题的关注,并对导致婚姻破裂的因素展开深入思考。现代化给城市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城市中人的精神发生了“异化”。这种“异化”表现为人对物质的狂热追求,在择偶标准、婚姻选择和家庭关系上发生较大变革,人与人之间距离感加强并产生孤独感和虚无感。在此基础上,对于现代性意义的探究,指向了对个体,尤其是女性自我位置和价值的确认。绪论部分,从张怡微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历程出发,首先对“家族小说”和“家庭小说”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张怡微以“家族”来写“家庭”的创作模式,通过梳理张怡微的地域写作、“80后”写作和家庭写作,指出当前在“家族试验”系列小说研究上的不充分,从而阐明本选题在展现时代和社会、反映“家庭空间”变革和展现人的异化处境上的研究价值和现代性意义。除绪论部分,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家族试验的缘起,作为正文的第一部分,以张怡微从“青春文学”到“家庭写作”的创作转型为切入点,明确了张怡微笔下的“家族”与传统的中国家族、家庭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与区别。她以城市中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再生家庭的增加为标志,探讨“家族试验”系列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婚姻破裂主题,并对小说中不同家庭内部的代际关系进行剖析。从而揭示“家族试验”系列创作的缘起,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不是父母婚姻破裂的原因,而是婚姻破裂后个体面临的生存困境。婚姻关系的破而后立,用沟通打破代际对立,乃至构建一个突破血缘伦理的新“家族”,是“家族试验”系列为了突破这种困境所进行的尝试。第二部分“家族试验”的开展,围绕张怡微在小说中对于血缘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思考与探究,结合列斐伏尔和福柯的空间理论来分析“家族试验”系列写作中的“家庭空间”。张怡微以“世情化”的书写展现人物的日常生活,从居住空间和精神空间两个方面来揭示“家庭空间”与个体状态的双向建构,通过探索“家庭空间”之外的延伸空间来反观“家庭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空间理论,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揭示空间生产对于社会变化、社会转型和社会经验的重要意义。而福柯将空间和个体关系作为讨论的中心,阐明个体和空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双向建构的关系,这与张怡微小说中对“家庭空间”和个体状态的描写相一致。与此同时,张怡微笔下的人物并非长期被束缚在逼仄的“家庭空间”之内,而是以婚姻破裂为媒介走出家庭,或以长辈的离世为契机集聚在家族之中,从而进入一个延伸的空间,以抽身事外的方式更为冷静地思考和看待原本狭窄的“家庭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在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家族试验”的现代性意义中指出了现代化进程中生产力发展对社会价值观的重塑,而现代性作为对现代化结果的一种理论概括,造成了人在精神上的“异化”。为了对抗“异化”,人要放下自己的怨恨与执念,在家庭的内外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人才能完成自我定位,并试着在日常生活之内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争取更多的自由。总体而言,张怡微“家族试验”系列小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她用文学观照现实,拓宽了“家庭小说”的边界并对认识现实中的家庭问题具有启示意义。本文结合列斐伏尔和福柯的空间理论,从现代性角度出发,分析这些作品中家庭空间与个人状态的双向影响和建构,分析背后的现代性因素和人的精神“异化”,书写现代社会中普通人在家庭内外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