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污水灌溉农田一方面可以节约大量水资源,且污水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营养物质会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污水中含有的难降解污染物会在土壤中积累,造成土壤污染,污染物通过作物吸收后,进入食物链从而对人体及其它处于食物链中的动物造成危害。土壤重金属有效态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形态,所以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在土壤中迁移规律、重金属有效态含量的影响因素及作物重金属含量对于污水灌溉有重要的意义。太原市污水灌溉历史较长,污水重金属含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但目前为止对太原市污水灌溉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本研究选择八种重金属(铜、锌、铅、镉、锰、镍、砷及汞)在土壤中有效态含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本研究以太原市四个典型污灌区:小店区、晋源区、尖草坪区及清徐县为主要研究区域。通过对研究区域土壤150个表层样品与12个剖面点(分别取0-20cm、20~40cm、40~60cm、60~80cm、80~100cm共5个分层采样点)重金属铜、锌、铅、镉、锰、镍、砷及汞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土壤pH及典型作物重金属铅、锌、铜、镍、锰、铜含量的测定后研究土壤八种重金属有效态纵向迁移情况,土壤重金属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关系,pH对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影响及对作物重金属含量分析经过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对太原市污灌区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店区、晋源区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锰、砷、镉、铅的含量比其他三个区高;清徐县的有效态汞的含量最高;尖草坪区所测八种重金属有效态的含量均处于中等水平。2.八种重金属有效态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归纳为三种类型:(1)表层积累,底层较低。包括铜、锌、镍、砷四种重金属。(2)表层较低,底层淀积。只有铅属于这种类型。(3)土层中呈间隔分布,没有明显富集情况:包括汞、镉、锰三种重金属。3.土壤重金属全量及pH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的有效态含量都与其全量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都与土壤pH呈负相关关系。4.作物分类后,其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瓜果类作物重金属铜、镍和镉含量较高;叶菜类作物重金属锰、铅含量较高;重金属锌含量在根茎类作物中最高。太原市污灌区主要作物中重金属镍、铜、锌的含量均低于限量值。玉米和生菜中重金属的铅含量要高于限量值。作物镉的污染比较严重,这与前期所做的重金属风险评价的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