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两国早期美术馆发展因有非常明显的相似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论文将以上述相关历史资料为基础,探讨日本美术馆诞生之前的众多准美术馆及其形态、价值与社会地位的转变,从而总结出改变美术馆的三次定义。通过不同的思考,提出“何为美术馆”的命题。并结合当下中国实际情况,思考当代语境下美术馆发展之路与其相关资源转化问题。日本美术馆的早期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美术馆雏形与早期美术馆的建设与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日本的影响,如南洋劝业博览会参考了日本内国劝业博览会,又如天津市立美术馆成立之初,其馆长严智开曾前往日本考察等。然而这些也仅仅是此研究的一个侧面。虽然近代以来中国就已经开始建设博物馆与美术馆,但是其中因为各种原因,致使我国美术馆建设始终落后于国际水平。通过研究早期日本美术馆对早期中国美术馆建设的影响,包括其对文化创意、社会服务等功能的探索,以求未来或能以中国主导世界文化体系下,给当代美术馆的艺术生态建设与发展提供相关思考与借鉴。本文研究方法主要以田野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为主,以日本美术馆的前期形态为主要对象。笔者以1869年至1926年为界限(明治2年至昭和元年),阐述了在量变的前提下各种大型展览会是如何进化为美术馆的。开始沿着时间上的顺序,对日本大正时期美术馆新潮运动的探索进行梳理,进而完成对现代美术馆转变定位的三次定义。即:博览会的临时手工艺、奇玩与绘画等艺术品的展览馆;独立展示手工艺、奇玩与绘画等艺术品的综合展示场所;只用来展示当代意义“美术品”的永久展览馆。其本质是美术馆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需求而不断产生迭代更新的结果。在这三次定义背后,体现的是美术馆这一概念随着时代的需求和变化而不断产生变迁的道路,是通过展览、艺术家与社会活动三种模式共同作用下体现出来的结果。笔者通过这三次定义升级,总结出未来美术馆发展方向的三条经验,1.通过展览,寻找最适合当下环境中,艺术家与观众对展览语言的认知与诉求。2.通过艺术家对作品与展览场所更高的追求与理念,发展出顺应时代的新对应方式。3.在艺术表现手段与表现空间不断扩展的时代,通过与社会、政府,乃至商业活动的结合,摸索出美术馆的新规律。近代日本早期美术馆的每一次进化都是对文化竞争力发展的跃进。美术馆作为艺术资源转化的一个平台,在未来会充满更多的机遇。以上三条经验,一定会为今后的作为艺术资源转化平台的美术馆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参考。同时,我国需要利用东方语境下美术馆定义的再次更新,结合美术展览、艺术家影响力与社会活动,乃至商业、多媒体发展的方向。在未来让美术馆成为强而有力的传播平台与媒介,对当下艺术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与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