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桃过氧化物酶及其活性变化的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桃(Averrhoa carambola Linn)是我国重要的南方热带水果之一,其营养价值和药理价值丰富,但其果实的酶促褐变在保鲜加工贮藏过程中极易发生,进而导致其商品价值和外观品质等的下降。多酚氧化酶(PP0)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引起果蔬的酶促褐变主要酶类,已有人对杨桃果实PPO及其酶促褐变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关于杨桃果实POD的研究极少有报道,为此,本试验主要开展对POD的分离纯化、特性以及果实贮藏期间活性变化方面的研究,以期能为控制杨桃果实的酶促褐变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试验探讨了两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杨桃过氧化物酶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丙酮提取法优于匀浆提取法,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丙酮浓度为90%、浸提时间为30min、料液比为1:4,运用此法获得的酶液纯度更高,有利于酶液的进一步纯化。2、用最优提取方法即丙酮提取法提取的杨桃POD粗酶液经过DEAE-Toyopearl650M、Butyl-Toyopearl650M、DEAE-葡聚糖凝胶A-50柱层析后,酶液比活力明显提高,杨桃POD纯化倍数达到11.68倍,回收率达到10.9%。3、使用部分纯化后的酶液进行特性分析,该酶液能迅速地催化愈创木酚,其对愈创木酚的Km为11.47mmo1/L,杨桃POD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是35℃。热稳定性范围为30-60℃,杨桃POD的pH稳定性范围也较广,在pH6.0-11.0范围内都比较稳定。该酶的最佳抑制剂为抗坏血酸,其次是盐酸-L-半胱氨酸,生产加工过程中可选用这两种化合物作为控制杨桃果实酶促褐变的抑制剂。4、杨桃果实贮藏期间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马来西亚3号杨桃果实贮藏期间P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为先降低再升高而后降低的;新加坡红杨桃和马来西亚1号杨桃果实贮藏期间POD的活性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套袋贮藏、低温贮藏、适宜浓度壳聚糖处理均降低了杨桃果实POD的活性。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水果品种的多样性,人们对水果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改善果实品质是栽培和育种努力的方向。而含糖量是果实品质构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糖组分中,蔗
马铃薯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作为主粮和蔬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晚疫病被认为是马铃薯的头号病害。世界范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主要方法是使用化学药剂,化学防治不仅增加种植成本,同时对环境以及人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更为严重的是导致晚疫病菌产生抗药性。选育聚合多个广谱、持久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是防治晚疫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但国内马铃薯抗病育种抗性资源缺乏,同时抗性育种亲本的遗传基础不明,严重制约马铃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