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倦怠”是指从业人员因压力过大而出现的精力耗竭、待人冷漠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等症状。“学习倦怠”(epuisement scolaire)的概念来自于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国外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校课程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并且伴有以下行为表现:对所学课业和学校活动热忱消失,呈现一种消极状态,对同学、朋友态度冷漠和疏远。中国大陆连榕、杨丽娴等学者认为,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已而为之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状态称为学习倦怠。“学习倦怠”还延伸到外语学习领域。杨涛将“外语学习倦怠”定义为:学习者由于外语学习活动的内容、过程或结果与学习者本人在这些方面的预期存在差异而产生的,以耗竭、对外语学习的冷漠态度和在外语学习方面降低的自我效能感等与颓丧相关的消极情感为主要表征的心理综合症。我们根据在二外法语教学中的课堂观察和对二外法语教学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英语专业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外法语学习倦怠”现象。本论文的研究问题是:“二外法语学习倦怠”现状表现如何?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有哪些相应对策可以解决这种“学习倦怠”问题?因此,在本文的第一部分,我们主要陈述“学习倦怠”的相关理论背景,对“外语学习倦怠”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论述探究北外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法语学习倦怠”关键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在第二部分,我们主要介绍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包括:问卷(预测问卷和实测问卷)的设计、发放,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并阐述北外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法语学习倦怠”的现状,探究影响北外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法语学习倦怠”的关键因素。在第三部分,我们将探讨针对北外英语专业学生“二外法语学习倦怠”的干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