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中东部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处于几个板块的交汇部位,义敦岛弧南段、金沙江结合带以东,扬子地台西缘,成矿条件极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铜、铅锌、金、银等多金属成矿带。本文在收集和分析研究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GIS软件对资料数据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特征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找出有利成矿变量,利用GIS软件将多源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筛选,进而与已知斑岩型铜矿床叠加分析,总结区域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划分找矿远景区。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研究区内典型斑岩型铜矿床进行多源数据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主要对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围岩地层、构造、岩体、蚀变分带及遥感异常验证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工作,对研究区典型斑岩型铜矿床有了清晰的认识,总结出典型斑岩型铜矿床的找矿标志。(2)有利控矿变量的提取:在ArcGIS平台建立3km×3km标准网格进行量化分析,找出与斑岩铜矿床关系密切的成矿变量,提取并量化6个有利控矿变量:地层复杂度、构造异常、岩体复杂度、航磁异常、化探异常、遥感异常。分析其与研究区内斑岩型铜矿床产出的空间位置关系。得出结论,地层、构造、岩体三个成矿变量最复杂的地区并不是最有利的成矿区域;研究区斑岩型铜矿床基本处于航磁正异常渐变带上;研究区Cu、Mo、Au元素和斑岩型铜矿床叠加效果好;研究区遥感蚀变的分布受构造控制明显,总体来说,铁染异常与已知斑岩型铜矿床的叠加效果较羟基异常好,但局部地区羟基异常对斑岩型矿床有更好的指示性。(3)基于GIS空间分析平台,对提取的6个有利控矿变量和已知斑岩型铜矿床(点)进行空间位置叠加分析,并借助相关性分析和特征分析对各个变量进行评价赋值,建立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并通过找矿模型划出预测远景区。基于以上研究,对研究区的多源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取了区域典型矿床的控矿变量,由此推广到整个研究区上,最后根据对已建立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划分出4处成矿远景区分别是香格里拉远景区、宁蒗-丽江远景区、兰坪-洱源远景区、宾川-弥渡远景区。对研究区以后的斑岩型铜矿找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