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锥互补问题的理论与数值解法

来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su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称锥互补问题是一类重要的均衡优化问题,在经济、通信工程、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为非线性互补问题、二阶锥互补问题、半定互补问题等优化问题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而且与对称锥线性规划、组合优化、不确定优化、均衡理论密切相关.欧氏若当代数是研究对称锥互补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本文基于欧氏若当代数,研究了几类对称锥互补问题,包括单调对称锥互补问题、强单调对称锥互补问题和笛卡尔P0-对称锥互补问题,并构造了相应的求解算法.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类单调对称锥互补问题,提出了一个投影收缩算法.借助对称锥上的投影算子和Frobenius范数将对称锥互补问题转化为一个与之等价的投影方程,通过求解此投影方程得到对称锥互补问题的解.算法在每一步的计算量很小,只需在对称锥上进行几次投影计算和一些函数运算.在变换是单调的条件下,证明了算法是全局收敛的.数值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2.进一步研究投影收缩算法,将投影收缩算法与Barzilai-Borwein步长结合,提出了一个求解对称锥互补问题的投影Barzilai-Borwein算法.算法使用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变换满足强单调且Lipschitz连续的条件下,证明了新方向是一个下降方向.同时引入了一个非单调的线搜索,进而保证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性能.3.研究了一类笛卡尔P0-对称锥线性互补问题,提出了一个非单调的正则化光滑牛顿算法.与大多数光滑牛顿算法不同的是,此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条件不需要解集有界.仅在解集非空的条件下,证明了算法产生的迭代序列是有界的,并且进一步说明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数值实验说明了算法是有效的.4.研究了一类笛卡尔P0-对称锥互补问题,基于一类新的光滑函数和一个非单调的线搜索,提出了一个光滑牛顿算法.这个新函数可被看作广义的Fischer-Burmeister光滑函数.当对称锥互补问题的解集非空且有界时,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证明了算法的局部超线性收敛性和局部二次收敛性.数值实验表明算法是有效的.
其他文献
T-S模糊模型作为一种万能逼近器,在一个紧集内,可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系统。根据它的模型特点:模糊规则后件部分为线性动态系统,则可以利用成熟的、系统化的线性系统理论来研究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并行分布补偿(PDC)方法是根据被控系统的“如果-则”模糊规则来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使得控制前件部分与被控系统规则保持一致,对系统的控制综合问题得到一种系统化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PDC设计方法中有一个隐含
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雷达是当前新体制雷达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特点是每个发射天线可以发射不同的波形,与相控阵雷达所有阵元发射相同的波形相比,MIMO雷达的波形分集能力能够带来更多的发射自由度。通过波形设计,可以实现MIMO雷达资源的灵活分配,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围绕着MIMO雷达波形设计,本论文针对MIMO雷达的发射方向图匹配设计、发
空天目标是指飞机、飞艇、人造飞行器和空间碎片等目标。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竞争和太空垃圾的增多,人造飞行器的安全受到了各方面的威胁,对空天目标运动状态进行跟踪、监视与成像是保护人造飞行器的一个重要方面。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以其全天时、全天候不间断工作的优势,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空天目标的ISAR高分辨
随着高分辨率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的飞速发展和需求的不断牵引,近年来一种新的观测模式——多方位角立体观测模式应运而生,该成像新体制通过单星SAR天线波束指向控制、多次航过升降轨联合或多颗卫星组网从不同方位角对热点区域进行立体观测。该模式可获取热点区域内地物的多视角几何信息和散射信息,从而弥补了传统单视角SAR系统信息维度缺失和图像解译性差的
时至今日,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各领域学者们的关注,尤其是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研究。学习控制作为一种能通过系统重复运行而实现更高精度跟踪的智能控制方法,已被用来研究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协同问题(一致性和编队问题),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去探究。本文在学习控制理论框架下,结合自适应控制方法,针对几类可重复运行的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考虑输入饱和、状态约束、未知控制方向和非线性
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来应对网络传输需求的爆炸性增长已然成为过去几十年通信与信号处理研究的热点。随着诸如物联网以及机器间通信的出现,传统处于脱机状态的设备通过传感器的配备可以传输数据,从而进一步驱动了网络对容量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应用需求,同时为提升现存无线网络环境的吞吐量,大量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大规模MIMO是一种候选的可行技术。大规模MIO技术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网络的频谱效率和能量效
由于庞大的用户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自动制造系统已经经历了实质性的变化。自动制造系统通过减少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和增加生产率来帮助企业迎合激烈的市场竞争。一般而言,自动制造系统是由多个并发的进程组成的。通过使用一系列高度自治的资源,例如:自动处理装置、缓冲器、机器人和数控机床,自动制造系统能够加工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为了获得最终的产品,系统中的资源和路径会形成复杂的交互。当资源分配不合理,一些工件等
绚丽壮观的极光现象多发生于高纬度地区,源于来自太阳风和磁层的能量粒子在极区大气沉降时与中性粒子的碰撞反应,为揭示其成因机理所实施的大量科学观测包括原始目测到当前常见的光谱测量,而因为极光光谱能表征沉降粒子的决定性特征,所以光谱测量对进一步补充有关地球对太阳活动响应机制的相关知识来说十分重要。复杂摄谱仪生成的极光光谱数据属于除空间信息外还包含极光瞬态高分辨谱信息的超光谱数据,尽管该数据具有极高的研究
非线性系统控制理论一直是近几十年来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尤其是针对不确定非线性系统,基于神经网络和模糊逼近的自适应Backstepping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还有大量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基于Backstepping方法,重点研究其在纯反馈受约束系统和非三角结构受约束系统中的推广,结合自适应控制理论,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系统逼近理论,关联大系统分散控制理论,随机微分方程稳定性理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深度感知和传感等技术的发展,车辆从传统的出行交通工具逐渐演变成具备智能和互联计算系统的智能网联汽车。然而,智能网联汽车上的新型车载应用(如激光雷达、监控视频、在线应用、高清地图等)对网络和计算性能有较高要求,这对现有车联网络造成了极大的挑战。虽然云计算的引入缓解了部分数据处理压力,但其时延较长。边缘计算架构具有灵活的资源管理方式和快速的系统响应等优良性能,近年来备受关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