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上的课间操在很长时间里都在学校体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组织形式以“眼保健操、广播体操”为主,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单调的活动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强健身体的需要。新形势下提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操改革的产物,它从时间上、内容上以及组织安排上都进行了一定的改良,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改变静坐的身体姿势,从而消除静坐时的局部疲劳,使学生做到“积极性学习”。通过对山西省不同地区的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教师与学生进行调查,从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即时间安排、内容安排、活动占用情况、内容更新、受重视程度、大课间评比、教师与学生参与情况以及对学生体质的影响因素和推进策略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认为:山西省两类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均未达到40分钟以上,有必要对活动时间进行一定的延长;重点中学所开展的项目虽然多于普通中学,但自编操部分的缺失仍然是制约山西省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而两类中学学习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时间均选择了占用课余体育活动;重点中学虽然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其也会偶尔占用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来开展其它活动,而普通中学做的相对较好,其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能够得到保障;山西省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新频率仍处于每年1-2次的现状,这种更新频率虽然已经可以与国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新频率相当,但与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先进的省份相比,仍有提升空间;重点中学对学生的着装全部都有严格的要求,而普通中学对着装有一般的要求,当学生没有按要求着装时,两类中学的教师都会在问明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教育。两类中学教师均反应出其所在学校的领导会偶尔召开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会议;重点中学的评比频度为“定期举行”的比例要超过普通中学,这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良好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两类型中学教师都表示他们能够经常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说明山西省大课间体育活动受到了相关教师足够的重视;突发事件比如当学生不听号令时,更多的重点中学老师会选择直接批评,而普通中学老师一部分选择视而不见,一部分选择看对方是谁及其态度再决定处理的方式;而在学生“无故旷操”时两种类型的教师都选择了当场严厉教育的方式来处理,说明老师们对于学生无故旷操的理解还是相同的;调查中的全部重点中学教师都对自己所在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评价为“较好”,而两类学校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认为其所在学校的某些项目不太合理;在学生参与态度方面表现出重点中学学生对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要优于普通中学;锻炼效果方面,总体感觉上两类型学校学生对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都表示出并不非常喜爱,即从心理方面而言其锻炼效果并不明显;生理指标反应出多数重点中学学生锻炼效果好于普通中学;总体而言两类中学生在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方面都认为“运动能力”是其重要指标;在喜爱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原因方面,锻炼身体与呼吸新鲜空气是受到两类中学学生一致认可的原因;而没有好的锻炼项目成为两类中学生不喜欢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共同原因;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影响因素上,重点中学学生主要是想省下时间来学习,其次是缺少适宜的运动项目;而普通中学学生则认为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其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参与。在推进策略方面,山西省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参与动机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强化学生参与动机,从而保证不同类型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山西省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项目仍需要更加开阔,特别是自编器械操与自编徒手操这两个项目上,努力做到自编操与规定操相结合,定时更新、增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使大课间保持其吸引力,向我国其它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优秀的地区学习经验;除开展方式的不同外,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包括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时的组织纪律性、班主任跟操情况、体育教师穿着运动服并做镜面示范的比率低。此外,对于学生入、退场的方式是否切合实际等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常年保持一种模式与内容,这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乃至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好处,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应该对所有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师进行次数与质量的累积与奖励,对一段时间内全勤或出勤率达到一定比例的教师给于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从正面促使在校教师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大课间体育活动,并由此促使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参与度与锻炼效果,真正做到有效锻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