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面积严重烧伤机体由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皮肤屏障功能的破坏,加上创面温度和湿度较适宜,细菌很容易侵袭至深层组织导致创面感染,进而发展成全身严重感染,所以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治疗烧伤感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大面积严重烧伤机体早期产生急剧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以致药物在烧伤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另外严重烧伤后大容量的补液抗休克治疗对机体内环境的扰乱也影响了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导致烧伤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变得困难。所以,针对烧伤患者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抗生素的用法、用量可能要作相应的调整。这就需要运用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观察和指导临床用药。以前研究证明了包括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在烧伤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Garrelts,Rybak,Zaske等人发现烧伤后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在血浆中的半衰期缩短,万古霉素的总体清除率增加。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是烧伤病房经验性和确定性治疗烧伤感染常用的两种抗生素。他们在烧伤患者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已有学者研究,但在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未见有报道。痂下水肿液(subeschar tissue fluid ,STF)是严重烧伤后的特殊产物,是由于全身微血管通透性增大,大量体液渗出和积聚在组织第三间隙,其中积累在深筋膜浅层的那部分液体,其成分与血浆相似。有研究表明,烧伤后早期所使用的抗生素可渗至痂下组织并潴留在此间隙,形成抗生素屏障,防止创面侵袭性感染。本课题通过对万古霉素和阿米卡星在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一步了解抗生素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中半衰期变化和潴留情况。研究目的观察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于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单剂使用后在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探讨抗生素在痂下水肿液中形成有效抗生素屏障,防止创面侵袭性感染的作用。为烧伤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理论依据。实验方法1、严重烧伤后万古霉素在痂下水肿液药代动力学变化选择10例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第24 h起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60 min匀速滴完。于给药后1、2、4、8、24、48、96、144、192、240 h各采集痂下水肿液0.5 ml,利用TDx以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万古霉素浓度,使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2、严重烧伤后阿米卡星在痂下水肿液药代动力学变化选择10例严重烧伤患者,在伤后第24 h起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 mg,60 min匀速滴完。于给药后1、2、4、8、24、48、96、144、192、240 h各采集痂下水肿液0.5 ml,利用TDx以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阿米卡星浓度,使用3P97实用药代动力学计算程序处理药物浓度数据,拟合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计算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1、在静脉单剂滴注500mg万古霉素后,患者痂下水肿液万古霉素浓度-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为最佳,万古霉素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相半衰期(t1/2α)=(3.74±2.64)h,消除相半衰期(t1/2β)=(92.18±11.73)h,表观分布容积(Vc)=(25.64±5.68)L,曲线下面积(AUC)=(1279.42±256.12)μg·h·ml-1 ,总体清除率(CLs)=(0.4048±0.0788) L·h-1。万古霉素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的总体清除率明显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为正常健康者血清半衰期的(18.75~34.87)倍。2、在静脉单剂滴注400 mg阿米卡星后,患者痂下水肿液阿米卡星浓度-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为最佳,阿米卡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布相半衰期(t1/2α)=(4.35±1.66)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80.04±9.52) h,表观分布容积(Vc)=(13.17±1.32) L,曲线下面积(AUC)=(1802.49±285.68)μg·h·ml-1 ,总体清除率(CLs)=(0.2272±0.0383) L·h-1。阿米卡星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的总体清除率明显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为正常健康者血清半衰期的(28.20~44.78)倍。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在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单剂使用后,均能较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维持较高药物浓度,其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在创周形成有效的抗生素屏障,有利于防治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