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唾液和菌斑中高相对分子质量唾液粘蛋白(MG1)含量,探讨其与乳牙患龋状况之间的关系,为唾液粘蛋白的研究及龋病病因的探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两所幼儿园3~5岁幼儿305名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三组:①无龋组:DMFT=0;②低龋组:DMFT=1~4;③高龋组:DMFT≥5。按年龄、性别大致相当的人数随机抽取每组各20名儿童,用刃天青纸片法对他们进行龋活性检测,然后取这些儿童唾液和菌斑,用ELISA试剂盒检测MG1的含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刃天青纸片法显示无龋组、低龋组、高龋组儿童的龋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龋组(DMFT≥5)儿童龋活性高于低龋组(DMFT=1~4)和无龋组(DMFT=0)。②唾液中MG1含量:无龋组(DMFT=0)MG1平均含量为13.63mg/L,低龋组(DMFT=1~4)MG1平均含量为12.96mg/L,高龋组(DMFT≥5)MG1平均含量为12.61mg/L。经统计分析,无龋组与高龋组唾液MG1的含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龋组与低龋组、低龋组与高龋组唾液MG1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儿童男女比较唾液中MG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比较唾液中MG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菌斑MG1含量:测10组菌斑MG1含量,得出结果有2组在检测范围之外(低于最低检测浓度0.6ng/mL),其余8组MG1含量平均为0.123μg/g。由于10组有2组低于最低检测浓度,故无法对儿童菌斑MG1含量与患龋状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论:①DMFT≥5的儿童龋活性高于DMFT<5的儿童。②无龋组儿童唾液中MG1的含量高于高龋组,儿童唾液中MG1含量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③菌斑中MG1的含量约为0.123μ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