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成性教学是新课改最核心的理念,也是广大教师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一种教育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传播理念。课堂是由学生组成的一个看似固态的场所,其实不然,课堂是变化、发展的,是动态的,是由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所决定的。出于课堂动态性的考虑,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是必要的。并且,传统教学模式弊端的显现,使得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成为一种必然。自从1997年叶澜教授在国内首次提出“生成”理念,便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鸣,伴随着新课改的开始,就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普及。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在探索和研究生成性教学。高中政治课教师设计生成性教学过程的能力和水平,能够体现对新课改理念以及课程标准把握的准确度,也能够体现其教学的灵活程度。不少学校实施“老带新”的模式帮助新晋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这一模式也能够促进生成性教学理念的推广。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为完成这一要求,教师必须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其次重视教学的灵活性,最后做好教学的反思。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所做的预设,教学过程是生成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时需要为生成留有一定的空间,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生成。并且,教师在课后务必要做好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不属于预设的范畴,但是不做教学反思,会使得一些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影响学生的发展,也会阻碍教师的进步。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生成性教学过程的设计。本文以宁夏育才中学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了研究,笔者通过访谈和听课观摩的方式分析了当前宁夏育才中学生成性教学的现状。对宁夏育才中学的和政治教师做了访谈,了解了学生的课堂感受和政治教师对生成性教学的认识和看法,并听取了这些教师对课堂教学事件处理的一些技巧和经验;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示了几位老师对课堂教学的处理情况,总结他们设计教学的特点,从而归纳了教学过程生成的几种方式。本论文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过程设计之案例分析。笔者选取的四个案例体现了教师生成的不同技巧,同时也体现了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时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过程设计策略。笔者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和课后反思三个环节剖析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第四部分结论。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