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皮肤作为生物体最大的器官,是生物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桥梁,它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刺激并进一步发生协同变形、变色等响应的能力,以使生物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复杂环境。受此启发,基于功能/结构仿生的柔性电子皮肤、软体致动器以及二者功能集成的器件应运而生,这极大地促进了仿生软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特别地,不同功能单元的界面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器件性能的高效、可靠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仿生皮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出 处】
: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作为生物体最大的器官,是生物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桥梁,它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刺激并进一步发生协同变形、变色等响应的能力,以使生物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复杂环境。受此启发,基于功能/结构仿生的柔性电子皮肤、软体致动器以及二者功能集成的器件应运而生,这极大地促进了仿生软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特别地,不同功能单元的界面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器件性能的高效、可靠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仿生皮肤材料的界面结构控制及其对功能表达作用关系的研究仍然不足,如何有效地控制材料导电层与柔/弹性层的界面结构,阐明功能单元复合的调控机制,实现灵敏、稳定的感知功能,进而开发一体式传感与驱动协同的仿生皮肤器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水-空界面碳纳米材料与高分子弹性体的原位复合以构筑仿生皮肤。主要完成的工作情况如下:(1)研究了不同碳纳米材料在水-空界面的自组装行为。证明碳纳米材料的界面自组装行为对其在水-空和水-油界面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并进一步实现了在水-油界面对CNTs膜的原位非对称修饰和水-空界面与高分子弹性体的原位复合。为后续碳纳米材料的界面非对称复合以制备仿生皮肤提供了理论指导。(2)在水-空界面制备了超薄自粘附CNTs/TPE表皮电子皮肤。CNTs/TPE膜的部分嵌入式互锁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碳纳米管与TPE基底之间的界面稳定性,即使在循环拉伸1000次后,其结构也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且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耐久性。由于其超薄(1.8μm)的特性,该复合膜能够自粘附转移至人体皮肤表面并完美共形,从而进一步对人体生理信号进行检测。此外,该超薄复合膜还可以有效地检测微小的气流变化,甚至由声音引起的空气振动。(3)通过三明治结构组装水-空界面制备的超薄PDMS和CNTs/PDMS膜构建了一个仿生鱼鳔水下自感知软驱动器。由于超薄PDMS膜的良好柔性和弹性,在外界气压驱动的可逆弹性变形下实现了驱动器在水下的可控垂直运动。此外,由于复合了CNTs薄膜,实现了对生物皮肤神经网络的模仿,使其具有实时跟踪驱动器运动过程和感知周围环境的功能。作为概念证明,进一步设计了一个人工鱼鳔来感知外部的振动刺激,并进一步指导其水下运动行为,显示出了其在智能仿生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4)构筑了基于界面超薄石墨烯/PDMS复合膜的微褶皱仿生负相关应变传感器。其具有检测范围宽((?)达到180%)、灵敏度高(-1.17)、响应时间快(<0.1s)等优异性能。同时,即使在最大检测范围下循环拉伸5000次也保持了良好的性能稳定性。该传感器能够对人体运动进行良好的检测,实现了对皮肤感知性能的模仿,其在强烈的刺激下产生更加强烈的神经信号。同时,对不同方向的形变显示出良好的辨别能力。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水-空界面原位复合方法,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固体基底不能制备超薄自粘附电子皮肤的缺点,同时所制备得到的柔性电子具有优异的性能稳定性,实现了传感与驱动性能的无缝集成。很好的模拟了生物皮肤的功能,其在人工智能和可穿戴电子皮肤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聚酰胺类弹性体是目前性能最为优异的弹性体材料,具有低密度、高回弹性、宽使用温度范围等明显优点,本身可以直接作为弹性材料使用,同时也是作为弹性、轻质复合材料的理想基体。但目前为止,聚酰胺类弹性体多孔材料的研究极为有限,在泡孔调控方法、多孔材料回弹性及其机理等方面研究尚不充分,对其作为功能性材料基体的研究也非常缺乏。本论文以聚酰胺-聚醚弹性体多孔材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开展全方位、首创性、系统
镉进入土壤环境后,尤其是农田土壤,一旦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将会造成农田土壤镉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转移至农产品可食部位,在食物链的作用下在人体内各组织器官富集,对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田土壤质量下降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解决农田土壤镉污染问题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外对于弱碱性镉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的系统研究较少,本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黄淮海粮食主产区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技
CO2是一种储量丰富、无毒且廉价的碳源,但是CO2的转化和利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克服CO2的惰性,转化成有用的试剂并提高转化效率是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将CO2的还原成甲酸或者甲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通过非氧化还原的形式将CO2固定成有机碳酸酯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并且产物具有低毒性、无腐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CO2和甲醇直接法制备碳酸二甲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该反应受到热力学的限制,平衡转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在金属表面涂覆聚合物树脂可有效避免材料腐蚀。由于腐蚀环境较为苛刻且复杂,涂层易产生微缺陷并引发金属基底的局部腐蚀。若无及时有效的修复,局部腐蚀反应将迅速扩展并导致涂层提前失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针对该难题,本论文以提高复合涂层服役寿命为目的,首先提出影响涂层服役性能的基本问题:纳米填料在树脂体系中分布调控及增强机制;涂层微区缺陷的腐蚀行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大型储能设备以及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升电极材料的比容量,目前,相比于负极材料,容量较低的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具有更高比容量的正极材料已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化学组成通常为x Li2Mn O3-(1-x)Li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认证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快速上升(从2009年的3.8%跃升至目前的25.2%),这主要归因于其材料能带可调、低缺陷密度、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的光电特性。同时,这种电池还具备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和柔性可用等优势,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但是,PSCs的进一步商业化受制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热应力作用不稳定的问题,解决热稳定性成为关键技术瓶颈。铯铅基全无机钙钛矿
成炭反应是合成聚合物和生物质材料降解以及煤炭形成时的关键一环,也是高分子材料的一种重要阻燃手段。研究发现碱金属离子能加快缩聚物和生物质材料的成炭速度,并改变其降解产物分布。现阶段理论大多认为碱金属离子对材料早期降解过程中的酯化、脱水、酯交换等初级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加速支化和交联等反应,利于成炭前驱体的生成。然而对碱金属离子在高分子关键的成炭时期,特别是芳构化和稠环化等过程中的作用很少涉及,导致成炭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极大加速了小型化、柔性化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开发和集成,从而对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柔性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储能器件不仅需要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更需要在小型化、柔性化、集成化和定制化等特性上与电子产品有更好的兼容和配合。在众多构型的柔性储能器件中,平面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因其具备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易集成等优势,被研究者们广
苯并噁嗪是一种新型热固型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近四十年来少数实现商业化的新型热固性树脂之一。目前,苯并噁嗪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基体以及胶粘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路面交通工具、石化开采、电子制造等领域。然而对于苯并噁嗪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苯并噁嗪树脂热学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等基础性能的改善,基于苯并噁嗪树脂本征特性,如低表面自由能、高残炭的功能化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另外,伴随着人类社会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满足海量数据的高效和智能处理需求,构建与人脑类似的人工神经形态系统成为推动计算机发展的最有潜力途径之一。生物神经形态系统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利用忆阻器与历史相关的电阻行为可以实现神经元及突触特性的模拟,为人工神经形态系统构建提供了硬件基础。然而,目前采用忆阻器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神经形态系统构建以及智能的神经形态计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忆阻器的物理机制非常丰富,但目前对其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