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阶段,“第四次产业转移”已经展开,本次转移主要是从部分发达国家和上一轮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中国东部沿海转移到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河南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的建立,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更大的载体和平台。2012年,河南通过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签约合同金额达14495亿元,实际引进省外资金5026.6亿元,同比增长25.2%。在此背景下,分析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对于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以及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政策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托导师主持的河南省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承接产业转移与河南产业集聚区集群化发展研究”,运用TOPSIS分析、偏离-份额分析和产业转移承接指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南在全国、中西部八省份中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和趋势;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时间变化、区域变化、行业变化等三个层面分析了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时空格局。得到以下结论:第一,时间格局方面,①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迅速增长的势头:实际利用外资额由1985年的565万美元,提升至2012年的1211777万美元,20年时间增长近2144.7倍,1985年到2012年河南签订FDI合同总数为11232个、签订合同总金额达604.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500.11亿美元,成为河南发展建设所需项目和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有力推动了河南经济的发展;②承接国内产业转移规模也在增加:“十一五”期间河南累计实际利用省外资金9276.7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倍多,“十二五”时期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展开,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增长更加迅速。第二,区域格局方面,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方其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相对也较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承接地主要是中原城市群,但是近年来豫北、豫东南承接产业转移成效逐渐突出出来;②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利用省外资金与利用FDI的空间布局存在明显错位,实际利用外资高的地方并不一定利用省外资金高,外商直接在豫投资地主要是郑州市和洛阳市,而河南利用省外资金在空间上相对较均衡;③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载体(180个产业集聚区)分布于各县市,但是承接比较好的产业集聚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第三,行业格局方面,(1)整体看来,以2005年为转折点,河南承接制造业分行业产业转移呈现两个不同阶段。2005年以前,河南产业变动趋势是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东部转移;2005年以后,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和速度不断加快;(2)河南各地市2005-2009年承接制造业分行业产业转移与2000-2005年相比,承接的制造业行业增多,并且各地市的承接制造业行业各有侧重:郑州主要承接了烟草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开封的金属制造业,洛阳的家具制造业,漯河的食品工业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但是濮阳市的大部分制造业行业转出明显;(3)河南承接三类要素密集类型产业转移呈现不同的空间特征:①劳动密集型行业方面:河南利用自身的优势大量承接劳动密集型行业产业转移,2005年以来省会郑州承接的最多,其次是漯河、周口、商丘和焦作,再次是南阳、许昌和三门峡市;②资本密集型行业方面,2005-2009时段与2000-2005时段河南承接资本密集型行业幅度有很大提升,2005年以来省会郑州承接的资本密集型行业最多,其次是许昌、洛阳,再次是焦作、南阳、三门峡、漯河和商丘市;③技术密集型行业方面,2005年以来河南承接了大量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中郑州承接了大量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其次是焦作、周口、洛阳和安阳,再次是许昌、漯河、三门峡和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