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中,本来被构建为家庭宠儿、民族英雄和虔诚天主教徒的斯蒂芬,其身份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家庭、民族和宗教的拥护者到反叛者,最后成为“艺术家”。通过斯蒂芬身份的转变,乔伊斯书写与批判了爱尔兰狭隘民族主义以及宗教和家庭的束缚,探索了复兴爱尔兰民族的可能。本文通过分析斯蒂芬身份的转变,以期解决以下问题:在权威的凝视下,斯蒂芬的“完美”身份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这种“完美”身份是如何破灭,他又是如何去反叛各种势力充满规训的凝视的?他是如何构建自己艺术家的身份来逃脱凝视的规训?他选择流亡的目的又是什么?本文以雅克·拉康的凝视理论为依据,分析斯蒂芬的身份构建与转变。在想象的凝视下,斯蒂芬将家庭、民族和宗教的凝视内化为自我要求,从而构建出完美的身份。然而在完美身份构建的过程中,斯蒂芬将他者的凝视想象为一种完美没有缺陷的存在,这种建立在自我想象之上的完美身份其实是一种幻想性的认同。此外,最初“完美”的身份其实是在权威凝视下的自我异化,斯蒂芬只是被规训的对象。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他最终发现自己所想象的“完美”其实是有缺陷的,“完美”身份的形成其实是建立在压抑自我天性的基础之上。“完美”身份的破灭和自我天性的压抑最终导致斯蒂芬的反抗,形成对凝视的对抗性力量,即反凝视。斯蒂芬也开始有意识地构建自我的身份,并通过对艺术的追求构建自己独立的艺术家身份。最后,通过从凝视规训下的顺从者身份到自由艺术家身份的转变,斯蒂芬最终逃离爱尔兰各种势力的束缚,并通过流亡去追求艺术的普世价值,创造爱尔兰民族还未被创造出的良知。通过探讨斯蒂芬身份的转变,本文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斯蒂芬通过想象的凝视建立的完美身份是一种幻想性的认同,因为所基于的家庭、爱尔兰民族和宗教本身是不完美的。其次,随着斯蒂芬自身的逐渐成熟和主体意识的觉醒,通过反凝视,斯蒂芬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庭、民族和宗教,看到其不合理之处,逐渐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已然成为自己成长的束缚,现实与想象的落差致使斯蒂芬陷入身份危机。为了逃脱各势力的束缚,解放自己被压抑的天性,斯蒂芬成为反叛者以反抗各种规训的力量。同时,斯蒂芬也有意识地通过对艺术的追求来塑造自由艺术家身份,通过对流亡生活的选择,斯蒂芬试图跳出束缚他的爱尔兰环境,从而与凝视的钳制保持距离,来更好地审视自我,用一种更客观冷静的态度去对待凝视强加给自己的逻辑。同时,作为一名深切关注民族的艺术家,斯蒂芬对艺术的追求也暗含着对民族复兴之路的探索。通过选择流亡,斯蒂芬不断追求艺术的普世价值,创造民族还未被发掘的良知,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开放眼光看待爱尔兰宗教、民族和家庭,为民族复兴创造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