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已是被全球公认的“商业语言”,是国内各企业之间、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进行经济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客观上要求了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趋同化。国际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日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推动下,会计准则在国际协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性日益提高,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欧盟已采用国际会计准则,日本也对本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进行了重组,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美国在现实利益的推动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也已全方位介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我国也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1月1日在我国全体上市公司实施。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为应对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响应G20峰会倡议,于2010年4月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通过路线图表明了我国立场和态度。本文通过对欧盟、美国、日本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状况进行研究,揭示这些国家趋同策略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启示。在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程度的分析过程中,先立足于我国会计准则的整体情况,总体上分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程度,对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的准则进行了横向的比较分析。并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了实务研究,以深市同时公开发行A股和H股的8家上市公司2009年年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差异额和差异率来定量研究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我国会计准则披露的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差异程度。找出造成净利润和净资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针对具体的时代背景,IASB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财务报表列报三个方面作出的重大修改,探讨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并对新时期我国会计准则如何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全面趋同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