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核冠修复后上颌双根管第一前磨牙箍效应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_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箍效应(ferrule effect)指的是包绕牙本质肩领的金属环抵抗功能性的杠杆力、锥形桩的楔入作用,以及桩粘接过程中施加的侧向力所产生的应力,从而保护牙根,减少临床根折发生的可能性。 有学者研究发现铸造核桩修复的单根管前牙中设计箍能提高牙根的抗折性能,但目前尚无双根管后牙中有关箍效应的研究报道。后牙的解剖结构及受力方式与前牙存在一定差异,后牙箍效应与前牙的差异如何等问题尚未见报导。本试验应用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法,理论探讨箍对上颌双根管前磨牙铸造桩核修复后牙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本试验用螺旋CT对树脂包埋的上颌双根管第一前磨牙进行扫描,之后在软件Mimics中进行数据处理及在SolidWorks中建立牙根,桩核,全冠等部分的三维实体模型,导入到Abaqus中计算有箍与无箍设计时该牙的最大主应力及Yon Mises应力值并观察牙体组织的应力集中区。 试验结果表明:1.当牙承受垂直载荷时,有箍组与无箍组的
其他文献
目的在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中颌骨囊性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疾病,主要有牙源性颌骨囊肿、面裂囊肿和牙源性角化囊性瘤,其中以下颌骨囊性病变较为多见。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囊肿摘除术。但病变组织去除后颌骨均会留下大小不等的骨腔,是临床上引起颌骨缺损常见的原因之一,影响患者颌面部功能、美观及生活质量。本实验通过制作兔下颌骨缺损模型,并在缺损区植入云南白药—明胶海绵复合物,利用标本大体解剖观察、X线片、
目的:利用有限元法构建不同弓丝材质尺寸、不同角度形状及不同托槽间距的V形曲数字化模型,通过模拟加载计算,可以模拟V形曲的加载过程,旨在分析各模型组V形曲力学性能的变化,
研究表明牙本质矿化过程中钙离子转运是一种逆浓度梯度的跨细胞主动转运过程;成牙本质细胞通过钙离子ATP酶、钠钙离子交换体、L型钙离子通道、1,4,5-三磷酸肌醇受体等多种机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