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地区,地势陡峭,植被发育,各种干扰因素较多,常规电法在本地区开展深部找矿工作效率低,且效果不佳。研究区位于闽西北隆起带东南边缘、松溪—建西拗陷的建瓯复向斜北西翼;武夷山成矿带闽中裂谷成矿亚带建瓯生元坪—东岩铅锌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的西侧,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喷流(气)块状硫化物-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型铅锌矿矿床。1974年福建省区调队在区内开展1:20万建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时,对该区地层、侵入岩及地质构造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多处铅锌矿化露头,但未查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体。2009年业主在研究区施工了2个钻孔,岩芯取样化学分析均未达工业品位。本次研究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激发极化法的发展及应用现状,针对研究区的复杂性特点,结合本区地质资料及邻近矿区岩矿石特征分析,发现研究区内的岩矿石与围岩具有明显的电性差异,极化率相差2倍以上,呈低阻、高极化特征,确定了应用双频激电法。双频激电法是一种轻便、适合于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快速定位预测隐伏矿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抗干扰强、仪器轻便、观测精度高等优点。通过综合研究分析本研究区的地质任务、地球物理条件及技术经济指标等因素,确定了将双频激电法应用于本次研究工作的可行性。随后对本区施工了8条测线,在室内资料的处理和解释时,紧密结合野外记录;然后对剖面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对处理结果进行详尽的异常推断解释,厘定出3条成矿有利地带,经布设钻孔验证,找矿效果较好。本次采用双频激电法在南平复杂地区开展找矿的实例,获得较好的找矿效果,对今后在其他类似地区应用双频激电法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