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自河南农村的作家阎连科,走上文坛三十年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以乡村苦难为主题的创作。在阎连科的小说世界里,苦难成为了他创作的常规视角,并且以其对社会最底层农民生存苦难的理解和同情、对人在生存绝境所表现出来的抗争的信心和勇气的讴歌,以及富有“狂飙般”想象的艺术表现力而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本文主要是围绕阎连科乡土小说的苦难主题创作来展开,立足其小说文本,结合作家的成长经历、心理机制和创作背景,以作家的谈话记录和对话录为重要的佐证,并结合哲学、悲剧心理学等的内容和基督教思想,对其近三十年来的苦难题材小说创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并探讨阎连科苦难主题创作的独特价值和意义之所在。本论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对乡土文学的范畴的界定,简要介绍了阎连科的创作历程,并指出苦难和苦难中的人是他始终关怀的对象。正文部分主要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从宗教和哲学的角度阐释了苦难的涵义,同时从乡土文学苦难主题的流变中对阎连科苦难主题创作的立场和文化态度进行了大致的定位,并且指出了阎连科是如何对自己苦难小说世界进行构建的,其中包括了其对小说版图和小说人物的构思和塑造。第二章主要是讨论并分析了阎连科笔下苦难是如何演绎的以及他创作中苦难主题是以何种方式来呈现的,第一节书写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的人生梦想是如何在权利体制下被挤压被扭曲的,第二节主要描写了生存意义上的苦难,展示了人们在极端生存条件下的生命韧性和反抗命运的崇高的悲剧结局。第三章主要讨论和研究了阎连科的苦难主题创作中在叙述手法、创作观念及艺术表现上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了他在“内心真实”的创作理念的指引下,对寓言化和狂欢化叙事的美学追求。第四章主要分析了阎连科之所以执着于以苦难为主题进行创作主要是源于他受伤的心理机制,指出了书写苦难是对他内心紧张的释放和安慰。结语部分对阎连科在“为什么写”、“怎么写”和“写什么”等问题上的思考及在创作中的表现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了阎连科以其独立的创作态度和特有的叙述苦难的方式对当代文坛苦难题材小说的价值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