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模型建构教学就是让学生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将原型简化,利用身边的材料和工具建构可以体现原型本质的模型,并通过研究模型来获取原型的相关信息,为形成理论知识建立基础的活动。《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倡导探究性学习作为基本理念之一,力图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物理模型建构教学过程恰好是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制作的过程,是以物理模型建构为载体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基于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理念,笔者提出了物理模型建构的一般流程。建构流程共包括六个环节:(1)确定原型;(2)材料的选择;(3)设计建模方案;(4)模型建构的具体实施;(5)模型的展示与评价;(6)模型的检验与完善。笔者以某中学八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在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的教学中进行物理模型建构实践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访谈法对某中学教师进行访谈,发现教师们对于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开展物理模型建构教学持肯定态度,一致认为将物理模型建构教学应用于生物学教学的实践研究可行。(2)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八年级两个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物理模型建构教学实践后,学生在学习兴趣、模型认知、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四个维度上均有提高,其中学习兴趣和建模意识两个维度较前测值均有显著性差异,模型认知维度较前测值有极显著性差异。(3)成绩分析结果表明:物理模型建构教学实践后,两个班学生的生物学成绩均有所提高。综上所述,物理模型建构教学在初中生物课堂的应用,改进与发展了生物学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模型的了解程度以及对物理模型建构的重视程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一线教师进行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