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w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景观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更新,其中历史文化空间内的景观改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把握历史遗留景观与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是设计师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向。所以,从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角度出发,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景观标识便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标识为主体,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的方式,梳理出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的类型、特征与存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改造方案的设计方法,增强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本文从民国时期南京城市发展入手,结合民国社会制度与事件发生背景,分析近代南京城的景观成因与对后世的影响,牵引出对景观标识的探讨。同时在南京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空间中,对比古今状态下城市景观发展的区别,并列举笔者挑选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最终提炼出城市景观标识的保护更新策略。景观标识具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城市中的保护与更新方法,在基于文化的景观延续与更新中,设计师需要从自然与人文两种要素的不同角度考虑。建筑遗址类的标识需要达到历史空间与现代景观共融的平衡。更新并非生搬硬套,若出现建筑区域功能遭淘汰、遗弃的现象,则需针对原有优势和空间结构进行剖析与重组,了解区域文化精神,对地域性的建筑进行氛围营造,保留基本状态的同时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形式与理念的转变。自然人文类标识则要为环境中的景观语言表达做城市记忆支撑。对场景中的生态环境需进行整体复原,提升环境质量,以不同的景观形式与社会中呈现的城市风貌、人类行为习惯、地方情怀共存,后者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标识保护则需要通过更加具象的造景手法传递信息,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在景观标识的更新中,设计师需要学会提炼景观语言加以创新,将历史文化背景以景观形式表达,融入现代科技手法,最终让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文脉得以延续,打造属于城市本地的特色风貌,与社会共同发展。本文不仅在标识定义上有了理论创新,在思维方法上也为日后同样的历史文化空间景观设计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义利之辨一直是一个核心问题,研究中国人的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这个问题。研究者这里将反映"利"的情境称为"利益性情境",将反映"
雾霾天气含有可吸入颗粒等物质,进入人体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现象,因此在雾霾天气应该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除了出门要注意戴口罩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内部保养,吃就变得重要起来,那么什么美食能有效防雾霾呢?  百合:味甘、性微寒,归心、肺经,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润肺解渴、止咳止血、开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阴虚久咳,惊悸、失眠、多梦,精神恍惚等症状。  柚子:含有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
课程改革在现今的教育背景下仍然飞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层面上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而对于小学语文实践性强,交际性广的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也是很有必要
“竹筒烤”是我国1 000多年前的烹饪遗风。《齐民要术·炙泫第八十》中记载的“捣炙”(筒炙或黄炙),就是今天所称的“竹筒烤”。所谓“捣炙”就是用鹅、鸭、麋鹿、猪或羊肉斩碎烤熟,调拌成有黏性的馅,敷在去了青皮和节枝的新竹一端,手持未敷馅的一端,置火上不停地转动烤炙。待表面水气烤干,涂上鸡蛋清或鸭蛋清再烤干,又涂上鸡蛋黄液或鸭蛋黄液(如需加重色调,可涂朱砂)烤炙,至馅表皮金黄、酥香取下,呈筒状,改刀即
在江苏扬州对13份国内外苜蓿材料的生长特性和生产性能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在江淮地区冬季保持生长状况。早春返青生长较快,夏季高温季节苜蓿生长停滞,进入夏季休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