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景观随着时代的变迁日益更新,其中历史文化空间内的景观改造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把握历史遗留景观与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是设计师的出发点和研究方向。所以,从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角度出发,具有代表性、象征性的景观标识便成为重点研究对象。本课题以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标识为主体,通过文献查阅与现场调研的方式,梳理出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的类型、特征与存在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针对历史文化名城改造方案的设计方法,增强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本文从民国时期南京城市发展入手,结合民国社会制度与事件发生背景,分析近代南京城的景观成因与对后世的影响,牵引出对景观标识的探讨。同时在南京现存的各类历史文化空间中,对比古今状态下城市景观发展的区别,并列举笔者挑选的五种不同类型的民国时期南京城市景观标识,最终提炼出城市景观标识的保护更新策略。景观标识具备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在城市中的保护与更新方法,在基于文化的景观延续与更新中,设计师需要从自然与人文两种要素的不同角度考虑。建筑遗址类的标识需要达到历史空间与现代景观共融的平衡。更新并非生搬硬套,若出现建筑区域功能遭淘汰、遗弃的现象,则需针对原有优势和空间结构进行剖析与重组,了解区域文化精神,对地域性的建筑进行氛围营造,保留基本状态的同时探寻新的发展方向,实现形式与理念的转变。自然人文类标识则要为环境中的景观语言表达做城市记忆支撑。对场景中的生态环境需进行整体复原,提升环境质量,以不同的景观形式与社会中呈现的城市风貌、人类行为习惯、地方情怀共存,后者等同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观标识保护则需要通过更加具象的造景手法传递信息,提高人民的保护意识。在景观标识的更新中,设计师需要学会提炼景观语言加以创新,将历史文化背景以景观形式表达,融入现代科技手法,最终让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城市文脉得以延续,打造属于城市本地的特色风貌,与社会共同发展。本文不仅在标识定义上有了理论创新,在思维方法上也为日后同样的历史文化空间景观设计奠定科学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