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筑权属问题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违法建筑始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对“违法建筑”和“违章建筑”两种用语,基于语义分析、价值取向和效力位阶,选择统一使用“违法建筑”一词更为科学合理。同时,限定违法建筑的公法属性,符合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并依公法上的制定法为依据概括出违法建筑之含义。且仅违法公法之违法建筑乃集合公法属性和私法地位的矛盾综合体,具备研究价值。  依事实行为产生之违法建筑的权属定性问题,即违法建筑之上能否承载不动产所有权,这是研究违法建筑权属问题的重要一环。基于比较法上的观察,域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法典及司法实践存在违法建筑有所有权的解释空间,而我国大陆通说对《物权法》第30条的理解上却不能得出违法建筑能承载所有权的结论。学界的一些观点如“动产所有权说”、“占有说”、“不完全产权说”存在理论上的漏洞,而从公法与私法二分结构的视角来看,违反公法的行为并不应阻却私法上所有权取得效果,并且赋予违法建筑所有权与公法之管制意旨不冲突。  依法律行为变动之违法建筑的权利归属问题,即如何确定流转中的违法建筑的权属。台湾最高法院创制“事实上处分权”概念以替代违法建筑所有权的移转,但这一概念仍引起法律解释和适用上的矛盾。导致这一问题的制度根源乃公示生效主义物权变动模式的非功能性,法国“债权意思+公示对抗”的物权变动模式兼具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保障交易安全的双重功能,其制度价值值得我国借鉴,德国的“物权意思+公示生效”模式有助于厘清物权变动之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我国大陆同时存在“公示生效”和“公示对抗”两种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且“公示生效”模式易引起实践中的困境。  为解决违法建筑的权属问题,在承认违法建筑之所有权并允许其买卖的前提下,运用“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的提炼方法综合借鉴法、德物权变动模式的优势,采用“物权意思+公示对抗”的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并着力配套构建违法建筑登记制度。违法建筑建造人得因违法建造行为原始取得所有权,但须一律进行初始登记才得处分其所有权,同时给予违法建筑以移转登记,建议修改《物权法》中有关“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的条文为“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以明确依法律行为变动之违法建筑的权利归属问题。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流的世界新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有关知
反诉制度肇始于古代罗马法,由罗马法中的民事诉讼抵消抗辩发展而来。反诉制度作为一种诉讼制度,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法律价值,它不仅使原、被告当事人能够平等地享有国家法律保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一项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一个范畴的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在确立推行三十多年来,中国乡村社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政治权利,而知晓候选人信息是广大选民有效行使选举权的重要前提。直接选举中人大代表候选人信息公开给候选人提供了一个公开、公平竞
人事诉讼又称身份关系诉讼,是以身份关系为调整对象的诉讼,主要包括婚姻关系诉讼、亲子关系诉讼、收养关系诉讼以及抚养关系诉讼。鉴于人事诉讼的特殊性,不少国家和地区就人
伴随着各国教育机制完善和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长期以来,教育思想家们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不断进行着探索研究,并总结出了很多优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