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坛经》由唐代惠能大师(638—713)所著,是唐代的禅宗经典,其内容主要是六祖惠能的生平事迹和讲法的记录,全书约有一万二千多字。佛教的禅宗是由印度传来的,佛教经典在惠能之前多为译本,《坛经》是中国禅宗的《宗经》,是“由慧能创始的”“中国佛教的禅宗”,在禅宗史(以及佛教史、哲学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地位和影响,保留着大量唐朝时期的口语,为后代禅宗开启了语录文体之风,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中古汉语典籍。目前,对《坛经》的研究已经有一些文章,但尚未见到对其偏正结构的研究成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坛经》中的偏正结构用例很多,因此,我们选择《坛经》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坛经》偏正结构的结构形式,并从其句法和语义上分析,考察偏正结构中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的构成情况,从而了解唐代口语中偏正结构使用情况,探讨佛经在汉语语法史研究中的价值,为汉语语法史的研究做一点材料挖掘工作。我们首先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提取出《坛经》中的偏正结构,找出与其相关的语法现象,其次对偏正结构的形式和偏正结构中的成分构成进行分析,运用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中对多层定语及多层状语的研究方法考察《坛经》偏正结构中的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现象,详细分析中心语,最后考察了《坛经》定中结构、状中结构的句法功能以及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文中对《坛经》各种偏正结构作穷尽的统计。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坛经》中的偏正结构可分为体词性偏正结构和谓词性偏正结构两种,其中体词性偏正结构有“定+中”及“中+定”两种形式,谓词性偏正结构有“状+中”、“中+补”、“状+中+补”三种形式;构成偏正结构的成分非常丰富,定中结构中的定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及词组等,中心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者”字、“所”字以及词组等,状中结构中的状语有副词、形容词、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及介宾词组等,中心语有动词、形容词、数词及词组等,补语有介宾词组、动词等等。偏正结构在句子中的功能很多,体词性偏正结构可以作宾语、主语、定语、状语、兼语、谓语和补语,谓词性偏正结构可以作谓语、定语、主语、宾语、补语和状语;偏正结构内部的语义关系多种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