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比较分析小说原作与改编电影的关系,本文以霍桑的《红字》与罗兰·约菲的改编电影《红字》为例。本文通过小说改编电影来考察电影在改编小说的过程中是怎么变化主题与内容。本文以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和劳拉的凝视理论,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视角来分析罗兰·约菲的电影《红字》(又名《红色禁恋》)对原作《红字》的变异并分析其原因。霍桑的代表作《红字》自诞生以来就获得很高的荣誉,且变成了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而约菲的电影《红字》是1995年被拍成电影,是《红字》被拍成电影以来最晚的一部作品。本文的第二章比较分析了电影改编小说的过程中出现的差异。首先,在主题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原作的赎罪主题在电影中变化成美丽的爱情故事。然后,电影大量地描绘了女性的身体。这在小说中是看不到的,而电影在各个角落添加了女性洗浴的场面,窥窃的场面和性爱的场面等。最后,电影改编最多的地方就是把印第安人安排在前线。电影把印第安人分类成三种:第一是“愚昧的”印第安人,第二是“开化的”印第安人,第三种是沉默的印第安女性。她们没有一句台词,是完全的“哑巴”。笔者就是分析这种被他者化的周边人形象。本文的第三章分析电影如此改编小说的原因。笔者从两个方面分析了其原因。第一点是两个作品出现的时代不同。霍桑的《红字》是1850年出版的,而电影是1995年上映的,它俩相差近150年。随着时代的变化,看事物的视角也在变化,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在变化。第二点就是不同媒介的叙事差异。小说与电影各自含有固有媒介的特性,给予读者和观众的效果自然是不同的。叙事差异的第一点是:小说通过语言符号让读者阅读,而电影通过影像来再现给观众。因此,导演改编小说为电影时更露骨地表现情景。第二点是:小说与电影在叙事方式中有差异。小说可以用多样的叙事手法来描述人物的心理,但电影只能依存于摄影机、照明、音响,和背景等。这也是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常露出大腿,胸部等原因。第三点是:读者与观众在接受中出现差异。小说与电影的不同表现方式给读者与观众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读者按个人的差异理解小说的内容有千差万别,但电影按导演的想法演,观众对于电影的理解是大同小异。第四点是:小说与电影追求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小说的重要焦点在于它的文学性,但电影更重视影响票房的大众性。所以,考虑到这种种原因,约菲导演也变形了人物和环节,给海丝黛赋予了性欲望,主题从赎罪变成了浪漫爱情故事。本论文比较研究《红字》的小说版与电影版来考察了小说与电影两个不同媒介在不同叙事差异中电影怎么改编了人物,主题,内容。通过以上的分析,提示电影与小说协力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