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人口红利消失、资本报酬递减等一系列现象正在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这要求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应当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研究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从供给侧认识经济增长,意味着需要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转向生产函数的角度,观察经济增速下滑的特征。主流经济学中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的要素份额稳定假定并不符合我国要素份额不断变化、区域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经济发展国情,因此需要从时空差异的角度出发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生产函数模型。本文在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要素禀赋结构进行测度的基础之上,以新古典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构建包含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时空异质弹性生产函数模型,最终对不同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在要素禀赋结构分布方面,现阶段我国要素禀赋分布呈现出东部地区资本要素丰富、中西部地区劳动力要素丰富、东北地区要素相对均衡的特点,经济要素总体上呈现出向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省份流动的特征,各区域之间劳动生产率差距仍处于不断扩大的阶段。第二,在要素产出弹性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要素产出弹性存在较为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各个省份呈现出资本要素产出弹性大于劳动力要素产出弹性的特点,现阶段大多数省份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逐渐稳定在0.6和0.4左右。第三,在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方面,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以1992年为时间节点,前后呈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1992年之后波动幅度开始减小。不同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经济的贡献率呈现出同向波动的趋势,现阶段我国30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条件收敛的特点。本文可能存在的学术边际贡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研究方面,本文比较了不同要素禀赋结构测度方法的优点及不足,基于30个省份要素禀赋结构的测度结果,利用空间计量相关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空间相关性及其演化趋势,为我国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第二,在生产函数模型研究方面,将时间和空间因素同时纳入生产函数模型之中,为构建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国情的生产函数模型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第三,在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方面,基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差异性与相关性,利用首次构建的包含时间和空间因素的生产函数模型,为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测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