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保留有农户家庭经营的特点,通过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适合我国国情,是解决“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好地”等问题的一种置换农民的有效方式,是发展我国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所以,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发展家庭农场是重要途径之一。J县地处农业大省,有着丰厚的发展农业的先天资源,自2015年始,依法注册的家庭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首先,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家庭农场和盈利模式领域的研究成果,以交易成本和价值链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从定性的角度,由J县家庭农场的态势分析,细化得出其内部具有的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比较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关系,着重区分家庭农场与农业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的异同点。通过实地调研J县注册登记的136家家庭农场,经营类别有种植型、养殖型和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三种。按已有的盈利模式可归类为五种类型,产品金字塔盈利模式、独特产品盈利模式、区域领先盈利模式、品牌盈利模式和网络营销盈利模式,从盈利源、盈利点、盈利措施和盈利屏障四个要素开展五种不同盈利模式下典型家庭农场的个案分析。再次,采取定量分析,构建用以评价家庭农场盈利模式的财务指标体系,筛选15个样本数据,对财务指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排序结果显示出不同盈利模式的优劣,完成对家庭农场盈利模式的评价,确定J县可重点推动的盈利模式为网络营销盈利模式。并分析找到该盈利模式存在盈利源易受市场波动影响、盈利点来源渠道窄、盈利措施易被复制和盈利屏障源于资金压力和土地流转难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分别从盈利模式的四个构成要素角度提出J县可重点推动的盈利模式的优化对策。本文结论,认为J县可重点推动的盈利模式为网络营销盈利模式,要实现该盈利模式的优化要克服资金、土地流转和行业风险三个不利因素的影响,希望对J县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