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术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以制造业为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出现和新兴发展中国家成本优势的凸显使我国制造业利润率越来越低,制造业亟待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转型升级。相对一般投资项目,研发投资项目存在高信息不对称和高昂调整成本等显著特点,企业创新极易陷入融资困境的状况。《中国制造2025》指出,为建设制造强国,需完善对制造业的金融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积极开展产融结合试点。作为现阶段我国产融结合的重要方式,参股银行是否能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是值得关注的领域。 鉴于企业技术创新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具有高度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调整成本的特点及产融结合在增强银企关系和分享金融业高额利润方面的作用,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信贷配给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为基础,从平滑效应、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三条途径,分析参股银行如何缓解企业研发投资中存在的高度信息不对称和高昂的调整成本,进而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根据三条作用途径及其得到的研究假设,相应的采用欧拉投资方程、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研究结论有:对欧拉投资方程进行系统GMM估计后发现,企业参股银行获取金融业的高额利润会诱发其套利动机,而非资金储备动机,现金持有对研发投资的平滑效应减弱。金融业的高额利润会增强现金持有的机会成本,减弱企业运用现金持有平滑研发投资的动机。借鉴前人研究采用ILL对信息不对称程度进行测度,实证结果显示企业参股银行后会缓解企业信息不对称对研发投资的不利影响,这种缓解作用在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检验决策效应时,在通过门槛效应检验和门槛值检验后,采用单一门槛模型对参股比例对研发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将参股比例分为了两个区间,不同参股比例区间内,参股比例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影响强度不同,当参股比例达到4.2%后,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明显增强,样本中分布在4.2%以上区间的企业非常少,可能多是通过参股银行来增强银企关系和获取高额利润。本文创新点在于从平滑效应、信息效应和决策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产融结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模型实证检验其作用机理,为研究金融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