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建筑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的生命活动。人的物质生活表现为追求外在的东西,以满足人类生存的需求。相对于物质生活而言的,精神生活表现为一种内在的超越性,寻求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对自身存在本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与精神追寻,是作为衡量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物质的东西是人生存的基本需要,但体现不了人的本质特征,缺少作为人的本质性特征存在的精神生活则人与动物无异,那么人的存在就体现不出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物质产品得到极大的丰富,人们对物的追求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阶段和攻坚阶段,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冲击,诸如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这些只注重感官追求的思想充斥在人的周遭,致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与物质生活脱轨的现状:精神生活没有表现出其内在超越性的优势而陷入了现代社会的物的依赖性的泥潭,最终走向了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丧失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求。而这种精神上的困境是对人的本质的否定,也造成人现时期的许多现实性的问题,如过度沉溺于物欲追求、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等等。人的精神生活上的缺失导致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的缺失和人的自我完善能力的滞后,从而使人不断地对自己进行否定,产生自我怀疑,导致放弃对人生意义的有效追求。因此,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既需要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来维持人的基本生活又需要有丰富人的内在需求的精神生活。人没有物质生活,人类连最基本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都保证不了,但是如果丧失内在的精神性追求,人的存在就如动物一般,只为吃穿用等等,生活没有意义可言,如同行尸走肉。为了避免精神生活的沦陷,所以必须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便提出可行之法,来改善人的精神生活的状况,使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更丰富多彩。但是,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并不是所有人和所有领域都存在的问题,有的精神生活可能被物化,有的精神生活则不存在物化问题,即使精神生活被物化,也存在被物化的可能性及可能性形式及如何走出物化困境的情况,但问题的确存在,本文仅从被物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深入探讨不被物化的精神生活。因此本文共分为三个小节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对精神生活的哲学涵义进行深入的阐述,并在存在论的意义上论证精神生活是人的真正的本质。第二部分进入本文的主体,揭示了精神生活物化的本质及其造成的现象性原因。第三部分在对第二部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了扬弃精神生活物化困境的路径,并提出精神生活或应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