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伴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结肠粘膜的炎症及溃疡是其主要病理特点。本文为探讨加味四逆散治疗 UC 的作用机制,分上下两篇对 UC 和四逆散进行了理论与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包括:1.现代医学对 UC 的研究现状 对现代医学对 UC 的发病机理、临床治疗和动物模型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综述。尤其是对目前现代医学比较公认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进行了重点阐述,基本理清了现代医学对 UC 研究的轮廓。2.中医学对 UC 的研究现状 对中医学关于 UC 的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的认识、治疗现状及实验研究概况进行了全面综述。并根据 UC 的主要临床表现,经严密剖析与推理,提出我们的观点:气机不调是 UC 的基本病机,贯穿 UC 的始终。3.四逆散的研究现状 系统阐述了有关四逆散方证的理论争鸣、组方涵义、临床应用规律及实验研究概况。并得出结论:其调理气机之功用与 UC 的基本病机吻合。实验研究包括:1.方法 将健康雄性 Wisater 大白鼠随机分成六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加味四逆散小剂量组、柳氮磺胺吡啶组。采用 TNBS/乙醇溶液(100mg/kgTNBS+50%的乙醇 0.25ml)灌肠复加束缚法造模。按人与动物等效剂量,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中、西药及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三周。第 3 周末处死大鼠,采集血液与结肠组织标本。然后对下列项目进行观测:(1)处死动物前肉眼观察各组动物的一般状态。(2)光学显微镜 HE 染色法观察结肠粘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3) 测定结肠粘膜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4)测定血清 IL-4、IL-10、TXB2、6-Keto-PGF1α 的水平。(5)RT-PCR 法检测结肠组织 ICAM-1mRNA。实验数据经 spss11.0 软件处理,进行 one-way 方差分析。2.结果 一般状态 :正常组大鼠明显优于模型组大鼠,治疗组用药3周后能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的状态。 光镜观察:正常组结肠各层结构清晰,无炎性改变。模型组结肠粘膜炎症显著,重者有严重溃疡形成。各治疗组炎症程度均有改善。 MPO 含量:模型组 MPO 含量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WP=5>2 加味四逆散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分子机制研究加味四逆散各组 MPO 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 MDA 与 SOD 含量:加味四逆散各组 MDA 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加味四逆散各组 SOD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 TXB2、6-Keto-PGF1α 的含量:加味四逆散各组 TXB2 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加味四逆散各组 6-Keto-PGF-1α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IL-4、IL-10 含量:加味四逆散各组 IL-4、IL-10 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 在以上实验中,加味四逆散中剂量组疗效最佳,且往往优于 SASP 组。 ICAM-1mRNA 的表达: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 ICAM-1mRNA 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而加味四逆散中、小剂量组 ICAM-1mRNA 的表达与模型组无明显区别。3.结论 采用 TNBS/乙醇溶液(100mg/kgTNBS+50%的乙醇 0.25ml)灌肠外加束缚法复制 UC 肝郁大鼠模型成功,完全符合实验要求。 以调理气机为主要功用的加味四逆散对 UC 有肯定疗效,进而说明气机不调是UC 发病的基本病机之一,且其疗效的产生与该方能对抗自由基损伤(上调 SOD 及下调 MDA)、改善肠粘膜的血液循环(降低 TXB2、提高 6-Keto-PGF1α)、上调抑炎性细胞因子 IL-4 和 IL-10 并下调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1)的表达有关。因而开拓了中医治疗 UC 的新思路并明确了加味四逆散治疗 UC 的部分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