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楼油田位于井楼背斜及高庄鼻状构造带上,井楼油田中部地区包括零区、三区、五区、六区、七区、八区6个区块,主要含油层位有Ⅱ、Ⅲ、Ⅳ、Ⅴ、Ⅵ五个油组。各区块的结合部位或周缘,部分小层在开发中油水关系矛盾,局部地区通过油层细分后仍无法认识清楚。特别是井楼油田中区主力油层核三段Ⅳ1、Ⅳ2、Ⅳ3小层,由于受不同方向物源的影响,砂体相互叠加,特别是在不同物源的交汇处,油水关系矛盾突出。本论文利用地质、测井及生产测试等资料,运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储层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井楼油田中区Ⅳ1-3层储层进行了综合研究,取得了以下几点成果:1.经过对比研究,以LJ7407和L32131井为标准井,以Ⅳ顶和Ⅳ6小层为标志层,建立研究区骨架剖面。根据本区的测井曲线类别,以自然伽玛曲线、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曲线组合为主,辅以微电极曲线对Ⅳ1~Ⅳ3小层进行了地层对比。2.经过小层的细分对比并参考地震资料,对区内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3.根据区域沉积环境和古物源重矿物分析,确定了井楼油田中区主要物源方向;通过对区域沉积环境和5口取心井的详细观察、描述及粒度资料分析研究,认为研究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对沉积微相进行了划分,根据单井各个单层的优势相类型,建立了相应的相模式。4.依据测井相划分出了各单井的砂体发育层段,对砂体剖面、平面展布进行了研究。5.利用取芯资料和测井解释成果,多口井进行了物性解释;结合钻井、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储层的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井楼油田中区各个单层的物性条件较好,工区内Ⅳ1~3各单层储层为II~III类储层。6.通过沉积相研究,结合砂体展布和小层平面分布,认为井楼油田中区Ⅳ1~Ⅳ3小层油藏是具有多个水力系统的油藏,并对受控因素进行了研究。7.井楼油田中区Ⅳ1~3小层以岩性油藏类型为主;储层物性为高孔-中高渗储层;油层厚度薄,油层具有分布分散、含油面积小,属于浅埋藏、高孔、高渗油田。总体上看,Ⅳ2小层各单层及Ⅳ3~2、Ⅳ3~1、Ⅳ1~3单层为有利单层,Ⅳ1~1和Ⅳ1~2单层仅零星含油,为不利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