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dWE4R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在新时期的推出旨在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新时期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施三年多以来,在各方面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我国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产生了积极意义。价值分析作为一种分析方法,为探寻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意义和发展前景提供了可能。从价值层面研究和分析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有助于我们解决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践中的问题,有助于加强对当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我国的师范教育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中,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机构的强烈需求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我国师范教育的迅速发展对近代教育的普及以及近代化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师范教育学费制度是以免费制度为主,其发展经历了一个“免费—收费—免费-收费-免费”的反复和曲折的历程,其中的两次师范教育收费制度都对师范教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了师范教育走向低谷。   根据价值和价值理论,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体系是一个由价值关系、价值目标、价值观念、价值评价等共同构成的系统。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体系分为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两大类。目的性价值包括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等,它是一种价值承诺、价值理想和安身立命的理想选择,它居于主导地位,反映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所追求的希望和理想;工具性价值主要包括教师教育发展、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工具性价值的效性等,它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体系中具有中介性和工具性意义。目的性价值和工具性价值统一在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体系之中。   多元的价值主体在价值诉求和利益表达上的差异导致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体系中的价值冲突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免费师范生、培养学校、政府等价值主体的价值诉求跟制度客体价值目标之间的系列矛盾和冲突。考生报考动机与教育制度设计的理想期待之间的冲突、市场调节的自主择业和政府主导的指定就业之间的冲突、个人发展与限制发展之间的冲突、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是价值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免费师范生的认同危机、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人才培养质量薄弱、就业渠道的单一和不畅等是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价值冲突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值目标的达成和价值实现,需要对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进行制度创新和完善。   就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价值实现看,应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施中的价值冲突和存在的问题,在招生、培养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价值超越,把握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价值实现。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实现是师范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公平和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等终极价值目标的达成过程。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实施的成功经验,从历史维度和现实维度出发,努力把握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内外部互动生成着的各种关系,从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理念、制度创新和责任分担等层面整体上把握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回归与超越,以此来形成对师范生免费教育发展态势的新的展望。  
其他文献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生本课堂就是学生的发展文本,一切为了学生而进行的一种课堂教学理念。反之,
期刊
自从200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大学生选修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