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契约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结构,是个体与组织间的内隐契约,蕴含在组织行为中的,双方对彼此应履行的责任义务的期望和认知。心理契约的持续性,取决于双方应尽职责与期望之间的铆合度。当前,心理契约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结构的发展,和心理契约的履行过程。前者是本体性的心理成分及彼此间关系的探讨;后者是功能性探讨,着眼于影响心理契约运转的前置变量研究、心理契约对后置变量的促进功能研究、以及心理契约良性运转的机制性研究。目前,心理契约的研究成果基本以通识性的研究结论为主。但是从心理契约的本质性内涵出发,心理契约的研究应该是:囿于特定组织背景之下,针对具体领域内的特定群体,探讨契约主体的心理契约内容和结构,探讨动态的发展过程和该情境下的运行效能、影响因素、及其履行机制。聚焦在特定组织群体的研究,才能使研究满足高度生态化的基本要求,使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紧密结合。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水平、教学实践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三个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履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在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分析心理契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了解心理契约履行的现状及心理契约履行的动态过程,探讨心理契约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机理;用干预研究方法,考察心理契约运行中的影响因素,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契约履行机制结构模型;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心理契约的效能,是本研究的基本框架。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合理期望、应该履行的责任义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前期理论研究状况与成果的梳理,检核了存在的问题,论证了研究主题确立的合理性。其次,分析了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结构和内容,编制了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学生量表和教师量表,形成有效测量工具。第三,探讨了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履行现状。第四,根据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现状,解析影响心理契约运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影响机制,并构建了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动态履行模型。第五,借助干预研究,提出了有效提升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水平的建议与可执行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学生责任包括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和自我教育责任三个维度;教师责任包括现实责任、发展责任、培养发展能力的责任和管理责任四个维度。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量表信效度良好。(2)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中的师生期望值教高,但是实际履行责任义务的行为与期望值差异较大,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水平还处在较低水平。不同的教师履行课堂教学责任义务存在显著差异,责任履行最好的教师与学生期望值接近,但是与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有13.56%的学生认为责任履行最好的老师已经达到或超出学生的期望值,因此,教师通过认真履行责任义务提高课堂教学心理契约水平是可行的。(3)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履行在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倦怠等三个因素及课堂教学满意度之间分别起到完全中介作用。(4)师生沟通、师生关系在教师责任履行和学生责任履行中间起到调节作用。(5)提出并验证了高校课堂教学心理契约的动态履行机制模型,模型拟合指标达到理想值。(6)通过实验证明,师生沟通对学生履行课堂教学责任有影响,其中,发展责任和自我教育责任两个维度对学生履行课堂教学责任有显著影响,P0.05。师生积极互动对学生履行课堂教学责任有显著影响,P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