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由小家组成,"中国梦"的构筑离不开每个微观家庭的发展。经济条件的稳步增长使得居民逐渐累积了闲置资金,理财意识逐渐觉醒,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通过股票、证券投资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工具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金融资产总量的增速远远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家庭金融研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于:每个家庭拥有不可交易的人力资本,因此面临不同的借贷约束;不同家庭拥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预期,因此即使物质条件相似的不同家庭也有可能持有差异较大的投资组合。合理引导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配置不仅有助于家庭进行财富累积,而且还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对于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深化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时也使得宏观政策更加人性化,在考虑通胀、失业、利率及国民储蓄等因素的同时兼顾到家庭的利益和行为特点。本文从家庭需求角度出发,研究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因素,旨在探究家庭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特征及家庭投资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对全国范围内25个省(市)8438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样本家庭的基本特征和金融资产投资现状进行整理,并进行东中西部对比和城乡对比,剖析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差异的深层次原因;接着,构建霍克曼两阶段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重点考察文化程度是否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选择呈"U"型关系以及互联网的使用和通货膨胀率对风险金融资产投资选择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推动我国家庭金融发展的未来展望。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文化程度与风险金融资产的投资意愿呈倒"U"型关系,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比例呈"U"型关系。(2)发达的通讯技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机构现代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使信息的获取不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为投资者理财提供了便利,家庭更加愿意投资风险金融资产;(3)家庭会根据上年的通货膨胀情况改变下一年的投资策略,上年的CPI增长率越高,家庭预期下一年也会发生通货膨胀。为缓解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和购买力下降等问题,家庭会投资越多的风险金融资产,但投资方向不会随宏观经济形势轻易改变。通过对我国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选择的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提出的建议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家庭财富存量,累积用来进行投资的闲置资金;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普通家庭的判断力和专业知识。(2)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加快市场化进程;大力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引入竞争机制;鼓励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拓宽家庭的投资渠道。(3)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宏观政策的连贯性,减少家庭由于未来收入支出不确定而产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