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也以超常的速度前进,使得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越来越频繁,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各国之间流动,这些都带来国际航运业的空前繁荣,航运在整个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更加显著,其功能也得到更好的发挥。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每个国家的市场向全球开放,所以航运企业处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临国内外双重竞争,这对于全球航运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残酷的局面,他们都需要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始终保持在3%-4%的低速度,受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全球航运业长时间保持低位运行。当今全球航运市场正朝着海运自由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的海运国家在这个进程中既面临着机遇,也要接受严峻的挑战:我国航运企业与发达海运国家航运企业必须进行市场份额的争夺,但同时全球航贸资源是开放的,因而也能为我国航运企业所运用。鉴于机遇与挑战并存,航运企业要想既能抓住一闪而过的难得机遇去发展壮大自身,又尽量减少或者完全避免海运自由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唯一的出路就是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三角航运业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全国航运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对长三角航运企业竞争力状况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使企业认识到自己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点以及不足,优点要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同时努力改正不足,在发展中使自己逐渐优于竞争对手,获得竞争力。 本文简要概括了航运业的特点和我国航运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着重分析了上海自贸区的建设给我国航运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了航运业发展当前所面临的状况之后,本文开始进行实证分析,以具有一定规模的长三角4家有代表性的航运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指标体系计算它们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首先,本文在给出航运企业竞争力的概念之前,先界定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竞争力的概念,这是因为它们是个体与一般的关系,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相互区别的地方。通过概念界定明确航运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并且指出了竞争力的边界和作用机制,某些单独的因素,比如企业自身的内部条件或者所处的外部环境,都不能单独决定竞争力,它是由各项因素交互用作形成的,而且竞争力的形成及发展变化需要一定的机制才能够持久存在。 建立指标体系是进行实证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认为航运企业竞争力划分为显性和隐形两个层面,显性竞争力包括船队经营实力、财务资源能力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隐性竞争力包括客户满意度、技术创新实力和经营潜力。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AHP层次分析法的含义和运用进行了介绍。 确立了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选取长三角4家航运上市企业进行实证研究,然后根据专家打分计算得出4家企业的竞争力得分和排名。在此基础上,根据用于评价竞争力的各项指标,分别分析上述4家企业竞争力排名的原因,发现对于航运企业来说,船队规模以及船舶的先进性水平(包括平均船龄和船龄<10年的数量)对于航运企业竞争力影响很大,这是因为航运企业主要依靠船舶来完成货物的水上位移,船舶数量越多,船舶越先进,企业越能够安全、高效、保质保量地的完成水上货物的运输。此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对人才的竞争,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出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员工整体学历越高,其素质相对来说也越高,能够为企业提供综合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人才。 在进行企业间的对比分析之后,本文试着提出航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政府层面和企业自身层面。政府要为航运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市场监督、金融体系建设以及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等服务,作为企业自身,要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集群化建设和文化引导等方面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