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中国的乡村聚落经历了空前规模的建设和发展。乡村聚落建设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主体综合作用的复杂系统,涉及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关系到乡村聚落生产、生活、生态三者的整合、协同与促进。本文从乡村聚落建设主体(各参与方组成的共同体)的视角,深入研究和完成了以下六项工作:(1)建设工程共同体发展演变和社会网络属性研究。建设工程共同体理论是开展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学者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工程共同体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建设工程共同体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特征和发展演变规律,重点研究了建设工程共同的社会网络属性。(2)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特征和社会网络构建研究。从建设工程项目的角度探讨了乡村聚落建设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提出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概念及分类方法,构建了共同体社会网络并深入分析了其社会网络要素特征。(3)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分析模型构建。该模型包括三个分模块: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实地调查、构建关系矩阵和绘制网络图、共同体的网络特征指标评价。提出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社会网络分析核心指标体系,包括4类11项核心指标: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卡兹指数、度数中心势、中间中心势、接近中心势、网络密度、派系、块模型、结构洞等。(4)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复杂网络仿真模型构建。提出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六种模式:村委会主导型、农民组织主导型、乡镇企业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外来企业主导型和NGO主导型。分析提炼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复杂网络特征。针对不同类型共同体模式分别设计了相应的复杂网络仿真路径。并对主要仿真输出指标进行了重点分析,包括集聚系数、平均路径长度、网络密度和核心节点度数中心度等。(5)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社会网络评价优化研究。在信息熵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社会网络熵评价模型,包括网络时效、质量和适应度等评价内容;构建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伙伴关系结构模型以及优化运行机制;提出了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社会网络的伙伴关系优化方法,包括社会网络结构优化和网络演化路径优化两部分。(6)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的社会网络应用实证研究。本文结合导师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绿色生态村镇规划建设评价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3),选取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在充分调查堰河村乡村聚落建设项目和参与方的基础上,研究了其乡村聚落建设工程共同体在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和发展期的社会网络结构特征和复杂网络演化特点。最后,对堰河村建设工程共同体社会网络进行熵评价,提出了该共同体社会网络的伙伴关系优化策略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