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创小型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国家区域和发展阶段的普遍现象,然而,新创小型企业在创造出显著的宏观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着微观筹资融资困难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新创小型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推动创新、保持市场竞争活力、保障价格机制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作为微观主体的新创小型企业却一直由于融资困难等问题而时常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困境和掣肘。新创小型企业融资难主要源于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企业自身先天不足,如创业初期资产规模较小、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大、信用缺失、风险较高等;第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式长期以来主要面向大中型企业,这导致其一直未能真正、有效地构建起针对新创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更谈不上能对新创小型企业做出科学而客观的信用风险评价和授信决策;第三、理论研究的不足,这主要表现在学术界在构建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时往往侧重大企业而忽视小企业,注重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注重企业有形资产而忽视无形资产,注重企业自身表内信息而忽视表外信息,注重企业自身信息披露的规范性而忽视合作企业、交易过程、融资产品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等。这些理论研究视野上的局限不但制约了金融机构对新创小型企业融资服务的创新和实践,而且使得有关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测度、评价和管理的理论研究大大滞后于实践的需求。因此,正确认识新创小型企业的经营特点及其融资规律,科学掌握其风险特点,有效识别其在成长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进而指导并优化银行针对新创小型企业的融资政策、授信思路和产品设计,这些对最终解决新创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进一步充实、丰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无疑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新创小型企业为研究对象,以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挖掘和评价模型构建为研究目的,在关注企业财务因素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把企业特征、股东特征和合约特征等因素引入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框架中,并采用多种有代表性的评价方法来构建多分类模式下的理论评价模型,并进行相关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一、在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新创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程度与其财务特征、企业特征、股东特征和合约特征均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具体而言:1、在财务特征方面,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对企业的信用风险有显著的影响,而其发展能力对企业的信用风险影响并不明显;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最能显著地缓释企业的信用风险。2、在企业特征方面,企业的特征变量对信用风险状况有显著的影响,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信用风险要明显低于地处经济欠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企业;而企业净资产和注册资本能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企业信用风险。3、在股东特征方面,企业的股东特征变量对信用风险状况有显著的影响。股东从业经验越长,越能显著缓释企业的信用风险;而股东担保作为关联担保其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缓释作用并不明显。4、在合约特征方面,抵押、质押和保证等担保方式并不能显著缓释新创小型企业的信用风险;而从企业融资结构来看,基于企业权益的融资占比越高,越能显著地缓释企业的信用风险。二、在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方面1、在评价模型构建方面本文采用目前较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多元判别分析法、标准Logistic模型、Mixed-Logistic模型和神经网络分析法)分别基于三种信用风险分类模式(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和五级分类)构建各自的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这些评价模型不但有着较高的预测准确率,而且各自所挖掘出的信用风险影响因素是基本相同的,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概念模型构建、潜在变量筛选和影响因素分析的稳健性和可靠性。虽然随着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等级的细化,模型预测准确率有所下降,但整体来看,基于MLP和Logistic方法所构建的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有着较高的综合评价能力。2、在评价模型比较方面从模型的预测准确率、评价稳健性、误判成本和评估性能等四个方面来看,虽然基于不同分析方法、不同风险分类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在上述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基于MLP方法和Logistic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在上述四个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本文认为基于MLP方法和Logistic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比较适合用于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的分析和评价。3、在评价模型选择方面由于在不同的信用风险分类形式下,基于不同分析方法所构建的评价模型在不同的条件和情况下,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因此本文还重点对二级分类、三级分类模式下,基于不同情景和要求的模型选择提出建议。本文的创新与贡献在于:第一﹑基于新创小型企业特定对象、间接融资特定形式基础上的信用风险评价问题的研究,一方面为商业银行对新创小型企业的风险评价和融资行为提供理论指导,为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发展作出特定对象、特定形式下的情景嵌入式的知识创新,拓展了以往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多以大中型企业、直接融资为研究对象的局限;另一方面也为改进企业经营行为、改善制度环境提供启示、提出建议。第二﹑充分揭示了影响新创小型企业信用风险的多维因素,修正了过去学者主要以财务指标来评价信用风险的状况,构建了包括财务状况因素、企业特征变量、股东特征变量、合约特征变量等四大类因素在内的风险评价模型,并加以实证,从而丰富了信用风险影响分析维度的广度和内涵,以使模型更加有效、评价更加准确。本文在广泛挖掘各种潜在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还尝试将“融资结构”作为变量引入评价模型,提出了按“基于客户的融资”、“基于交易的融资”和“基于权益的融资”进行划分融资类型、分析融资结构的思路,实证结果表明:融资结构变量与信用风险程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基于权益的融资能有效地缓释企业的信用风险,这也为当前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推进的贸易融资业务、供应链融资业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验证。第三、结合Barsel协议的要求和商业银行的实践,重新界定了信用风险的定义,刻画了三种逐步细化信用风险度量形式,提出了信用风险三级分类的思路,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构建基于不同信用风险分类形式下的评价模型,且从横向(不同方法之间)、纵向(不同分类之间)对评价模型进行全方位(模型预测准确率、评价效果稳健性、误判成本、评估性能)的比较、研究,这既确保、验证了本文研究结论、模型构建的有效性、准确性,也修正、拓展了之前学者在信用风险相关研究方面,多将信用风险等同于财务困境或违约风险,并基本只进行二分类研究的局限(这种风险定义、分类形式与当前国际、国内的监管要求,与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