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放环境中,斑块个体都受到来自斑块外部和穿过斑块边界因素的影响,即斑块之间交换着复杂的生态流。众多斑块耦合维持总体可持续形态,这种可持续的斑块耦合形态就是斑块耦合体。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代表森林景观斑块耦合体整体结构的骨架,其研究有助于多角度地认识森林景观的整体性和复杂性特征,对于从景观水平指导森林可持续经营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西洞庭湖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矢量图为主要数据源,提出了森林景观类型分级的方法,选取优势树种组与龄组作为斑块划分的依据,构建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详细论述了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拓扑图构建的内容、研究流程和具体研究方法,以常德林场为例,依据森林景观斑块划分原则,合成森林景观斑块作为耦合网络的节点,以森林景观斑块的相邻关系作为耦合网络的边,以斑块间边缘效应强度作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边权,在网络可视化工具Pajek中,得到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拓扑图。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森林景观类型划分实质是森林景观类型分级的结果。本研究将森林景观类型划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有林地、灌木林地和非林地景观;第二级依据优势树种组划分,划分为杉木类、松木类、阔叶类、柏木类、灌木类、经济林类、竹类、非林地景观;第三级依据优势树种组的龄组进行划分,包括:杉木类幼龄林、杉木类中龄林、杉木类成熟林、松木类中龄林、阔叶类中龄林、经济林类、灌木类、柏类中龄林、竹类景观和非林地景观等。(2)选取合适的耦合体对西洞庭湖区景观的研究非常重要。研究采用耦合体面积、丰富度指数和香农均匀度来作为斑块耦合体提取的指标,得到耦合体的选取应该满足的要求主要有三项:耦合体面积大于1000hm2,丰富度指数大于0.8,香农均匀度值超过0.72。(3)在ArcGIS中,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把优势树种组龄组(YSSZ LZ)相同的相邻小班融合,得到森林景观斑块,得出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类型分布图。(4)本研究构建了森林景观斑块数据库。在森林景观斑块数据库结构中,涵盖了两个相邻斑块的基本属性;在数据表中,每一条记录代表了一组斑块对的信息;利用外业调查数据计算斑块间边缘效应强度作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边权。其中,杉木成熟林斑块与灌木类斑块之间有最大的正边缘效应强度0.62,阔叶中龄林斑块与灌木类斑块之间有最大的负边缘效应强度-0.39,松木类幼龄林斑块与杉木类成熟林斑块、松木类成熟林斑块与阔叶成熟林斑块、阔叶幼龄林斑块与竹类斑块之间边缘效应强度为0。根据森林景观斑块原则融合出森林景观斑块,建立森林景观斑块数据结构,用边缘效应强度作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的边权构建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拓扑图,为森林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模型的构建与拓扑特性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为进一步研究景观斑块耦合网络演化及动力学复杂性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