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的生产和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煤矿工人是这一时期工人群体的典型代表,他们在中国的工业文明和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出发,探讨50年代煤矿工人自身特点和历史使命,反映了当时工人命运和国家政策的紧密联系。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当代煤矿工人现状,希望为构建国家和工人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关系提供有益借鉴。正文第一部分主要对阳泉煤矿工人的概况进行了论述。20世纪50年代,阳泉煤矿工人主要来源于周边的农民和“血统矿工”,其中山西人和河北人占多数。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恢复与发展,煤矿工人的数量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不断增长的煤矿工人中,还出现了女性矿工。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20世纪50年代阳泉煤矿工人的工作状况。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国家为之提供了各种劳保和福利政策,鼓舞工人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工会是工人组织工人生产和维护工人利益的重要组织。工人切实感受到了国家对于这一行业的重视,因此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的工作态度。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阳泉煤矿工人的生活状况。建国初,广大阳泉煤矿工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在政治上翻身做主人的矿工逐渐意识到了不识字的痛苦,于是又积极地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文盲率大幅下降。走出矿井,许多煤矿工人的日常生活与大多数产业工人无异,虽然他们享有较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但生活较为朴素。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邻里关系都突显出平等和谐的特点。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文化设施的完善,煤矿工人的生活品质也随之提高了。结语部分,全面分析了50年代阳泉煤矿工人的整体特点和精神状况,探讨了国家与工人的复杂关系。通过对国家和工人之间关系的讨论分析了其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后果。一方面,国家通过各项政策,对工人的身体和精神进行塑造,培养了一批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服务的劳动者。另一方面,频繁的政治运动和国家政策落实中的偏差,也会使他们身心疲惫,同时降低了对自身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