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上的璀璨华章。鉴于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诸多差异,以及中国古典诗词所独有的特点,要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为国外读者能够读懂并且欣赏的目标语言,就成为翻译实践者和理论家们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许渊冲先生是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大家,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诗词翻译理论体系,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在许渊冲先生的“三美”理论指导下,以李白的诗歌《长干行》、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以及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不同的英译本为例证,分别从“音美”、“行美”和“意美”的角度出发,采用描述性的对比研究方法,发现不同英译本对“三美”的实现程度及其所采用的方法的异同,对古典诗歌译文做出客观的评析,进一步探讨“三美”理论在翻译实践中运用的指导性和适用性。通过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发现,“三美”理论在全面再现原诗美感(“音美”“行美”“意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指导译者在尽可能大的程度上宏观地还原原诗的美感。在将诗歌的“意美”放在第一位的前提下,许渊冲也非常重视音美,通过全诗押韵的方式传达原诗的音美。和庞德及其他几位翻译家所采用的自由诗体相比,采用押韵的手段有助于再现原诗的部分音美。在有些情况下,在不影响全诗意境表达的前提下,许渊冲甚至灵活地添加一些新词汇来实现押韵的目的。此外,他的译文也非常重视诗歌在形式方面的表现。通常他的译文诗行数与原诗基本一致,并且每行诗的音节数相近或相同,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原诗的部分行美。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翻译建议,认为在无法同时兼顾所有原则的情况下可以侧重译文对诗歌意境的刻画。此外,从响应“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角度考虑,在重现诗歌“三美”的同时,本文还建议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留诗歌的“中国味道”,从而帮助读者在欣赏中国诗歌的同时,对中国的传统历史和文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