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金阳县为例的西南山区城市的快速发展与脆弱的地质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发展受制于发育的地质灾害同时也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因此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而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首要工作,主导了城市今后的发展方向,但目前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各用地类型的规划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防治工作脱节,城市建设盲目发展造成了生命财产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因此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价,从而为城市的重新规划提供建议显得尤为迫切。有鉴于此,本研究以金阳县为例,以各用地类型的合理规划为目的,以斜坡失稳为主的地质灾害的风险性为评价内容,遵从工程地质学、统计学、城市规划学的思想与原理,通过现场踏勘、资料收集整理、数值模拟等方法相结合,实现对不同规划用地类型的斜坡失稳灾害风险性评价。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收集相关的各类地质勘察和评价资料,结合现场调查,查清了研究区内地质灾害所赋存的地质环境背景。同时对城市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查明了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发展现状与地质环境的矛盾。(2)基于现有城乡规划用地分类体系,分析山区城市用地的防治规划与斜坡失稳的关系,提出以形态特征、工程作用方式对斜坡的影响程度、易损性程度和对灾害的响应程度为依据对用地类型进行划分。(3)对于以块状为形态的内部建设用地的斜坡失稳灾害风险性评价,着眼于与用地形态相关的单体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为主要评价对象,建立了相应的风险性评价模型。提出以地质灾害现状危险性评价、不同规划用地类型对地质灾害的预测影响评价、不同用地类型的易损性评价三部分相结合的斜坡失稳灾害风险评价体系。基于金阳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不利的地质环境条件、金阳河冲刷、人类工程活动建立现状危险性评价体系;采用敏感性矩阵法对不同用地类型的规划对斜坡失稳灾害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将用地类型转化为易损性,采用风险矩阵法得出风险评价结果:六种块状用地类型在各类地质灾害下的风险性有较大的差别。风险等级最高的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次之,广场和公园绿地对地质环境的扰动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因此风险性也较高。而仓储用地的风险性较低,为低度到中度。(4)对于线状规划用地,着眼于公路用地和带状防护用地与斜坡失稳灾害的关系,提出线状规划用地的斜坡失稳灾害风险性评价模型。评价主要针对公路用地,采用信息量法和CRITIC法,并借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实现对区域内斜坡稳定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公路易损性特点,最终评价得出公路规划用地的风险性。经过对斜坡危险性的调查分析,评价结果符合实际。(5)根据不同规划用地类型的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从“避险”、“防护”、“疏散”、“城市功能”四个角度并结合城市发展对各类用地的规划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