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消化科相对常见的疾病,病变主要发生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其主要临床症状是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的腹泻及粘液脓血便。根据我国近20年流行病学资料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变化的诊断除了需要评估临床症状,还需了解内镜下黏膜愈合情况,目前主要依赖于结肠镜检查。内镜检查可直观的了解黏膜损伤及愈合情况,但频繁内镜检查增加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甚至可能出现中毒性巨结肠等并发症。因此我们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与病情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希望找出其中关系,以期寻找更简便、诊断价值和敏感度更高的实验室指标协助判断病情。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的临床意义,探究各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内镜及病理诊断明确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内镜下表现正常的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组122例,正常对照组80例。并根据改良Mayo评分、蒙特利尔分类、内镜下表现、临床类型分成不同亚组。统计入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表现(年龄、性别、既往史、体温、病程中大便次数、便血情况等),记录入院后第1次血常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各指标水平以及结肠镜下病变范围和程度。比较溃疡性结肠炎不同亚组各组内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分析各指标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诊断价值。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组和对照组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P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843)。在不同活动程度间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PLR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714)。在不同病变范围间比较,血小板计数、NLR、PLR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内镜下表现间比较,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PLR有显著性差异(P<0.05),NLR无显著性差异(P=0.153)。在不同临床类型间对比,血常规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溃疡性结肠炎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CRP、ESR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活动程度间比较,FIB、CRP、ESR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APTT、PT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病变范围间比较可见,APTT、FIB、CRP、ESR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T无显著性差异(P=0.239)。不同内镜下表现间比较,APTT、FIB、CRP、ESR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T无显著性差异(P=0.075)。不同临床类型间比较,凝血功能、CRP、ESR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单项检测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时,NLR和中性粒细胞计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高于包括ESR、CRP在内的其他各项指标,NLR敏感性高于中性粒细胞计数,但均低于ESR。ESR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诊断敏感度最高,可达73.9%。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特异性最高的是CRP,可达88.0%。将血常规、凝血功能、ESR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血常规联合ESR检测后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37,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结果,且特异性可增加至90%以上。本研究中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时NLR临界值为2.14(AUC=0.776,95%CI:0.709-0.843),中性粒细胞计数临界值为3.75×109/L(AUC=0.776,95%CI:0.710-0.842),纤维蛋白原临界值为337.5ml/dl(AUC=0.738,95%CI:0.668-0.808),血沉临界值为16.5mm/1h末(AUC=0.729,95%CI:0.627-0.831)。4、各指标单项检测判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时,纤维蛋白原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736),高于血沉诊断价值;PLR在各项指标对比中对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诊断的敏感度最高,可达87.0%;中性粒细胞计数在诊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中特异性可达81.5%,但其ROC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均低于其余各项指标。我们将各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血常规联合ESR检测后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较单项检测增加(AUC=0.741,敏感度=82.6%),而血常规联合凝血功能、凝血功能联合ESR后ROC曲线下面积、特异性及敏感度无明显改变。在本研究中判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时纤维蛋白原临界值为379.5mg/dl(AUC=0.736,95%CI:0.635,0.837),PLR临界值为136.7(AUC=0.664,95%CI:0.541-0.787),血沉临界值为31.5mm/1h末(AUC=0.729,95%CI:0.627-0.831)。结论:1、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NLR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2、纤维蛋白原、APTT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有关,其中纤维蛋白原与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有关,而APTT与疾病活动的严重程度无关。3、NLR可能作为判断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新指标;纤维蛋白原可能作为诊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新指标。4、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沉联合检测可提高疾病活动性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