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即分门别类,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最基本方法之一,生物科学的研究也是从分类开始的。昆虫分类学是进行昆虫学研究的基础,传统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以昆虫的外部形态为依据,侧重于观察和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新的分类手段不断涌现,其中生物化学分类法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分类手段之一,而同工酶电泳技术也因其简便易行而成为物种鉴定和研究系统发育常用的一种生化分类方法。 蝽科(pentatomidae)是一个大科,隶属于昆虫纲半翅目异翅亚目,包括许多农作物害虫,因此深入研究蝽科各类群的分类地位和系统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蝽科昆虫的分类基本上仍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法。截止目前为止,运用同工酶电泳技术对类群进行分类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蝽科3亚科17属18种蝽象进行了酯酶同工酶的系统学研究,并对采样较多,酶型相对简单的几种蝽象进行了酶谱遗传结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结论: 1)同一种个体不同体段EST同工酶因不同体段所含组织、器官不同而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酶含量和酶活性上,可能和不同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有关;同一种蝽象在不同生态环境下EST同工酶有所不同。 2)同种不同个体EST同工酶酶谱存在微小差异,这种差异在种内相对较稳定,同一种不同性别个体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个别酶带的不同及酶活性上,雌性个体的酯酶能充分表达且雌雄性别上的差异大于个体差异,但都小于不同种间的差异。 3)酯酶在蝽科昆虫低级阶元中具有稳定的种属差异性,对这一类群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因而可以作为属内不同种之间、不同属不同种之间的分类指标,同时对这一类群的亲缘关系和分类地位的探索具有一定价值。 另外,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本文还对同工酶表现型的遗传学基础和电泳酶谱的遗传学解释以及同工酶技术的优缺点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