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民群众特别是城市贫困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在贫困人群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仅给贫困人群家庭造成了很大负担,也给社会增加了很多不稳定因素。中英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与贫困救助项目旨在通过建立经济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特别是城市贫困和弱势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探索在城市建立贫困与弱势人群的医疗救助机制,促进城镇贫困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解决城市居民因病致贫和因贫致病问题提供经验。
研究目的:针对成都市项目运行特点,对项目开展的主要活动及其产出进行系统总结和评价,为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机制提供政策建议,为其他项目市及全国提供借鉴经验。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阐述医疗救助的活动;2)评价医疗救助的实施效果;3)分析医疗救助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
主要结论:1 提高了贫困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因为UHPP救助方案对门诊和住院服务的利用没有病种的限制,使大部分低保人口都能得到救助。2.降低了贫困人群的疾病经济负担。从前面对救助对象人均医疗服务费用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第二年度,武侯、锦江的次均门诊救助费用依次达到48元、44元,救助比例分别为79%、85%。3.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一方面通过开展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大大减轻了贫困人群的医疗经济负担,使贫困人群得到了实惠;第二方面患者就医脱贫或能看上病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引发的邻里矛盾、社会纠纷、偷盗等现象明显减少,促进了社会稳定;第三方面密切了社区和街道干部与居民的关系,“提升了他们在老百姓心目中地位”;第四方面缓解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第五方面是通过UHPP项目,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项目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慢病管理等。4.引导病人合理的流向转诊,促进了医疗机构的合理分布,推动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首先,UHPP项目的开展影响了政府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和定位,提高了对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其次,进一步认识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基本医疗保障中作用;再次,通过项目这个平台,特别是家庭健康保健合同的执行、慢性病的救助管理和进行健康教育,扩大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力,增强了社区居民对CHC的信任度,缓解了医患矛盾。5.医疗救助方案的制定,建立了创新的救助机制。主要包括:医疗贫困救助组织体系的形成;各相关部门的互动和功能定位;首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双向转诊;对不同的救助对象进行分类施保,包括对临界贫困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救助;二轮救助;家庭病床救助:预付制。6.对家庭病床实施救助。7.促进了各部门的联合救助,形成了部门间的协调互动,促进了政府对UHPP项目的重视,贫困医疗救助持续发展可行,为我国政府的社区卫生政策和贫困救助政策提供借鉴。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医疗救助工作的宣有待深入。2.由于资金有限还不可能彻底解决所有低保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问题,尤其是无法解决大额医疗费用负担。3.二轮救助的持续性问题及影响。二轮救助是指在救助年底资金有剩余的情况下对患大病的人进行再次救助,但是如果在年底资金无剩余,就无法开展此项救助,不具有连续性,对已知此救助的对象难以解释。4.流动人口的救助问题。1)流动人口识别困难,且流动性大:2)有些流动孕产妇经济困难,不去医院分娩,造成孕产妇死亡事故,建议鼓励流动孕产妇住院分娩,为困难者提供部分补助。5.规范医疗行为。从前面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救助方案的调整使得卫生服务的利用明显增加,同时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虽然对是否存在诱导需求的情况需进一步论证,但同时提醒我们在提高救助服务利用的同时应规范医疗服务提供者的医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