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与美国21世纪学习联盟(P21)将合作素养视为21世纪5C核心素养之一,学会合作是学生走向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课程改革的深化使教师文化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研究的一种价值追求,教师对学生的全面影响既包含显性的知识传递又涉及隐形的价值引导。研究教师文化对学生行为的影响不仅具有教育实践意义而且对营造良好师生关系具备理论指导作用。本研究是基于教师合作文化对学生合作行为存在正向影响的基本假设,从教师文化因素分析学生行为的描述性研究报告。拟以合作教学思想为宏观指导理念;以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及文化扩散的相关分析法为中观方法论;以教师合作文化观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具体方法论,构建教师合作文化对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框图。基于已有研究,本文以B小学为个案,通过田野观察结合问卷调查,进行深入访谈。首先对学校传统教师合作进行梳理和反思,从价值观念、组织制度和行为模式三个维度呈现教师合作文化。其次对学生合作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区分合作行为类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观察,探究教师合作文化对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路径。最后汇成集学校人文环境、管理机制、师生交往等全方面的学校合作文化,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合作的格局,全面提升师生合作行动自觉。教师合作、学生合作及学校合作三者间相互循环促进,忽略或丢失任何一方都将影响研究结果和成效。综合研究发现:1.教师合作文化对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实质是对合作素养的培养,涉及合作意愿、制度规范和行为控制三个基本要素。2.教师因素通过班级组织管理对学生合作行为存在显著影响。3.合作任务驱动能提供共同愿景,具有激发合作行为的动机作用。4.教师合作文化的影响途径包括宏观层面上的文化传递和制度扩散,以及微观层面上的师生交往活动。学生合作行为的制度化发展需要明确合作发展理念,营造文化制度环境;重视班级组织的集体教育功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合理使用常规工具,注重愿景认同教育,明确责任分担,构建协商共进行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