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辛亥鼎革是大清王朝入主中原二百六十八年时间里经历的最后一次痛苦蜕变,这场变局中有十五个省份宣告独立(包括山东独立十二天后又复取消,占据全部二十二行省中的近三分之二),脱离清廷统治,未独立省份督抚也在苦苦挣扎。革故鼎新,势必伴随着矛盾与冲突,地方督抚如何应对来自体制内“叛异”力量-新军、谘仪局绅的挑战,考验着他们的应变能力与政治智慧。 宣布独立各省督抚在新军、谘议局绅要求独立之际表现不一,有逃亡者、有反正者、有死难者。从表象来看,死难者当属对大清王朝忠贞之辈,反正者似可归类为“叛清”之徒。然细究史料,其实不然。死难督抚中也不尽一心一意效忠清王室者,反正督抚群体中也不全然是背叛大清朝者。死难督抚中如闽浙总督松寿、浙江巡抚冯汝骙已有或曾经有顺应民意的表示,署川督赵尔丰则是在让渡政权后死于民军之手。反正督抚中,因地域差异、主客观等因素制约,他们走向独立道路的过程各具特色,独立之后的人生轨迹也呈现较大的区别。逃亡督抚群体中又分不敌而逃者、不战而逃者,占据独立省份督抚的半数,冥冥之中显现的是大清王朝的气数;战或不战,逃的结果一样,其间因为督抚个人的品德修养差异,对大清王朝情感及忠诚度或有不同,他们内心的冲突与独白迥异。逃亡督抚中对大清王朝矢志忠诚者有之;洞彻时势、顺应民意者有之;形势逼迫、无奈而为者亦有之。 在独立浪潮的冲击下,未独立省份督抚纷纷祭起保境安民的旗帜,为清廷固守疆域。在政局变革过程中,他们用自己“不合时宜”的坚持,为清王室赢得了体面的“退场”。然清帝逊位,又将他们置于极为尴尬的境地(追随袁世凯的督抚另当别论)。清祚不继,时势使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鼎革之际,地方督抚在变局中的抉择充满了矛盾与痛楚。完成了历史使命的逊清督抚在民国后的表现,也为解读他们对大清王室的情感提供了佐证。 本文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与挖掘,对督抚群体变局中的心路历程做了剖析,希冀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更好地为解读民清交替的政局提供帮助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