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息肉病(nasal polyposis, NP)是鼻腔与多个鼻窦黏膜均受累的慢性炎性病变,在上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属于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NP在全球的发病率已达2~4%。虽然NP的诊疗水平已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NP的治疗效果仍然不能令患者完全满意,复发率也较高。因此,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研究人员对NP的病因病理机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目前认为,NP黏膜的慢性炎性反应是由诸如感染、炎症以及解剖变异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导致的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结果,其中,Treg/Th17细胞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是造成国人NP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是一种对生物发育代谢具有重要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调节人体免疫应答以及组织重塑中均发挥了关键作用。研究表明,TGF-β1能够刺激STAT3信号,使后者活性得到显著强化,执行诱导na ve CD4+T细胞向Th17细胞分化的功能,并且促进IL-17A等Th17细胞效应分子的分泌。同时,TGF-β1自身也是诱导na ve CD4+T细胞向Treg细胞分化,维持Treg细胞功能的重要因子。TGF-β1也是促进多种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分泌的关键调控因子,与ECM代谢密切相关,在黏膜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对于TGF-β1在NP中发挥何种功能尚未彻底了解。本实验试图通过分析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在NP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明确TGF-β1在NP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同时分析鼻内激素(intranasal steroids, INS)对TGF-β1及其下游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丰富INS治疗NP的实验及理论依据。第一部分鼻息肉组织中TGF-β1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研究目的:通过检测NP组织中TGF-β1、Foxp3和RORc的表达,以及NP患者外周血中Treg和Th17细胞的数量,分析TGF-β1与Th17/Treg细胞的相关性,观察TGF-β1在NP中可能发挥何种调节炎症反应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国人NP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30例组织标本(NP组15例;对照组15例)和30例外周血标本(NP组15例;对照组15例)。检测组织中TGF-β1(ELISA检测法)及其下游信号蛋白p-Smad2(IHC及WB检测法)含量。采用RT-PCR检测组织中Foxp3与RORc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数量。结果:NP组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p-Smad2含量较对照组降低。NP中Foxp3表达与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数量较对照组下降,而RORc水平与Th17细胞数量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与Treg细胞正相关,与Th17细胞负相关。结论:TGF-β1在NP中可能通过促进Treg细胞的分化发育在NP中发挥了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由于TGF-β1在NP中含量下降可能是造成Treg细胞功能缺陷的原因之一。第二部分鼻用激素对NP患者Th17/Treg细胞失衡的调控机制研究目的:在第一部分实验基础上,通过将INS作为干预手段,观察INS治疗与未予INS治疗组的NP患者中TGF-β1的变化情况,进一步阐述TGF-β1及其下游相关分子在NP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增加对于INS治疗NP作用机制的认识。方法:INS治疗与未予INS治疗的NP组织与外周血标本各15例。采用HE染色检测息肉BM厚度。采用ELISA检测组织中TGF-β1、IL-10、IL-17A、SOCS3、Smad7蛋白含量,TGF-β1下游信号蛋白p-Smad2与p-STAT3则通过IHC与WB检测。Foxp3与RORc mRNA通过RT-PCR检测。采用荧光双标检测组织中CD4+RORc+与CD4+Foxp3+细胞的表达。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表达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治疗组TGF-β1及其下游信号蛋白p-Smad2以及SOCS3含量较未治疗组升高,同时,IL-10、Foxp3、Treg细胞和BM厚度也在INS治疗后出现了增长。与此相反,治疗组p-STAT3以及RORc、Th17细胞、IL-17A表达水平较未治疗组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TGF-β1与Treg细胞正相关,与Th17细胞负相关。结论:TGF-β1是NP炎症反应的负调节器。Smad信号可在INS的作用下得到增强,并参与促进Foxp3和Treg细胞在人体的表达。除此以外,STAT3信号则受到了INS的负调节作用,使得RORc以及Th17细胞数量下调。因此,INS可借助上述路径抑制NP的炎症状态。随着TGF-β1含量的上调,我们也观察到NP组织的BM厚度增加。因此,如何发挥TGF-β1的抗炎效应而调控其纤维化作用需要后续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