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实行“一边倒”对外战略,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结盟。实行这一对外政策是由一些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从客观方面来看,其一,新中国成立时,由于冷战爆发和意识形态的原因,世界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其二,苏联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原因的考虑,积极促使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其三,美国出于意识形态和实现其称霸世界的战略等原因,对新中国采取极端敌视态度。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后,得出结论是中国不可能倒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不可能走游离于美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二是新中国通过对国家利益分析,得出新中国为了实现国家安全和恢复国民经济等因素,只能实行倒向苏联的“一边倒”对外战略;三是中苏两国拥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新中国在建国后倒向苏联的“一边倒”对外战略。总之,新中国选择“一边倒”对外战略是符合逻辑的理性选择。“一边倒”对外政策经过了酝酿、提出、制定和实现几个阶段,其中刘少奇和毛泽东访苏是重要的两个步骤。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苏两国正式结盟和新中国“一边倒”对外战略的完全形成和确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对外战略,使新中国抵制并打破了美国的孤立,提高了新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国家地位;保障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使新中国在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中站稳了脚跟;促进了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全面发展。然而,这一政策也导致新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制定内外政策的自主性;这一政策对于新中国一段时期之内的教条主义盛行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它还影响了新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中苏两国在许多方面产生了矛盾和冲突,由于当时国际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意识形态分歧导致国家利益分歧,最终苏联实行了严重有损中国国家利益的政策。这些不仅导致中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了意识形态的大论战,而且由于苏联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最终导致中苏在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另外,中苏两国国家领导人的个人特性也对中苏关系破裂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综合以上这些因素的考虑,新中国“一边倒”政策最终由于国家利益之间的分歧而匆匆终结。新中国“一边倒”对外政策的形成及其结束,给了我们许多经验和启示:一、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二、要正确地处理不同国家之间的党际关系和国家关系;三、要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四、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不要把自己绑在任何大国的对外政策的战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