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13年开始,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农业发展被持续性放入中央一号文件中进行强调。由于我国目前的经济开始进入一种新常态,改革也逐渐进入深水区,社会经济发展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使得农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以及内在动因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依附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占主体地位的农民,他们自身综合技能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对农业现代化的实施进程产生影响。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促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除农业以外的产业快速地、大量地转移,导致农村务农人群结构性失衡、技术素质不佳等问题的出现,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威胁,“谁来种地”成为日益凸显的问题。 文章以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为背景,选取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特定对象,从人力资本视角去分析研究其培育问题。文章在归纳总结、汲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采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分析了“三化”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于“三化”协调发展起到的一定作用;梳理分析了河南省农业从业人员的现状,农业人力资本的总体情况是数量大、质量低、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缺乏相应的农业人力资本支持,所以应该对农业人力资本进行优化,投入需要多种方式;对河南省内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出对农业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上优化提升的对策建议。 本文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考虑到河南省未来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工作,提出对其培育从两个方面进行:在农业人力资本存量方面,需要考虑对现有农民的整体素质进行优化,构建培育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力度,建设专业培训师资队伍,开展因地制宜的培育和支持模式;在农业人力资本增量方面,需要考虑如何在更多惠农政策和措施的保障下,把新生代的农民工和远离故土的农村籍高素质人才引导回流到农村、农业。 本文从河南省农业人力资本的视角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从如何优化和提升的角度来考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将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与人力资本、可持续发展进行相关联的实际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