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而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根本,也是思维过程的焦点。因此,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中的概念教学,指在教学中对相应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帮助学生最终能够准确掌握和形成生物学概念,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迁移的一个学习过程。HPS教育是“科学史、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而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根本,也是思维过程的焦点。因此,概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中的概念教学,指在教学中对相应的生物学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和分析,帮助学生最终能够准确掌握和形成生物学概念,并且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迁移的一个学习过程。HPS教育是“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教育的简称,科学史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与科学社会学内容,脱离科学史讲科学哲学是抽象且空洞的,结合科学史讲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和互构是有效的。因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展现一些丰富的科学史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由来、发展与形成过程。试图基于HPS教育理念进行概念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概念、应用概念,落实“内容聚焦大概念”的教学理念。本研究在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结合一线教师上课的方式与效果,整理归纳出利用生物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的原则及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念的巩固、概念的深化。利用生物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的原则包括:目的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反馈性原则。之后,结合二者提出基于HPS教育理念的概念教学步骤,该步骤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分析教材、梳理概念、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其次是教学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学习历史,建构概念;实验探究,理解概念;知识运用,深化概念。然后是评价阶段,评价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最后,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提出相应策略,以完善基于HPS教育理念进行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教学步骤。本研究的教学实践在兰州市某高中开展,实践后通过问卷调查、个案访谈、纸笔测验了解学生对概念学习和HPS教育理念的认识,对学生运用该方式进行概念学习后的效果进行评估。再结合4名教师对基于HPS教育理念进行概念教学的看法和态度,分析基于HPS教育理念进行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同时也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科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科学史内容讲授的进度等。最后得出结论:(1)HP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引入概念;(2)HP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建构概念;(3)HP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4)HPS教育理念有利于学生深化概念。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不同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方式对盐碱化耕地的改良效果,以内蒙古西辽河平原典型的苏打盐碱化土壤为对象,利用室内分析和田间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不同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盐碱化特征指标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明确适宜于西辽河平原盐碱化土壤利用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较为合理的土壤培肥方式。其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与增施有机肥方式对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及总孔隙度均较对
双减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给中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带来了巨大变革。受其影响,青少年获得了充足的时间快乐成长。过去传统的化学教育容易忽视孩子的认知发展,纷繁复杂的知识点让学生苦不堪言。青少年天性活泼好动,喜爱玩具和游戏。因而在这个年龄段开展游戏化教学较为适合。通过文献综述发现,游戏化教学在国外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多,研究成果丰硕。国内的游戏化教学研究数目较少,且其中大部分为教育游戏开发研究,实践研究较少。教玩具
籽粒灌浆是形成玉米籽粒产量的关键生理过程,种植密度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途径之一,提升土壤肥力可有效缓解密植条件对玉米单株的不利影响,进而调控高密条件下植株的生长发育并促进籽粒干物质积累。为探明不同土壤肥力对玉米籽粒灌浆的调控机制,本研究选用2个密度在高中低不同土壤肥力的耕作方式下,从冠层光合性能、籽粒灌浆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籽粒营养品质等角度,揭示了土壤肥力提升后对不同品种籽粒灌浆的影响及其
万物智联时代,新一代网络技术与“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与交叉融合,新兴应用层出不穷,智能终端数量剧增,用户数据爆炸式增长。在复杂多变的网络应用场景下,面对海量用户的新兴应用请求,数据集中处理的云计算存在传输距离远,响应时间长,容易出现网络拥塞,任务时延增大,系统能耗增加等问题。数据分散处理的边缘计算由于用户请求的时空变化,叠加边缘设备等多重资源约束,边缘设备任务负载易于失衡,使得用户服务质量(Qua
深入挖掘玉米对水分汲取与利用的生物学潜力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率,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时间维度上探讨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水分利用效率优势演进特征,阐明其演进的限制因素,可为玉米水分高效利用的遗传改良和农艺调控提供理论参考。本试验以吉单101(JD101)、丹玉13(DY13)、农大108(ND108)、先玉335(XY335)及京科968(JK968)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2种水分梯度(S1、S
内蒙古地区土壤耕层浅、犁底层厚,增加种植密度倒伏严重,从而制约了玉米增密增产及机械化籽粒直收。本研究以破解这一问题为目标,选用1970s-2010s年代释放的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农户浅旋耕作为对照,设置秋深松耕作,在45000株/hm~2、75000株/hm~2、105000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调查玉米根倒伏率、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的地下根系形态特征、气生根形态与力学指标、根干重及产量,分析随着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藜麦具有高度的遗传变异特性,且耐受非生物胁迫,能适应各种种植环境,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研究藜麦种质资源的表型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对藜麦引种、鉴定分类工作、新品种培育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50份藜麦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调查测定其主要表型性状,并通过各主要性状分析其遗传变异。利用SRAP标记对筛选出的60份供试种质材料
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灌溉需水量的时空分析对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灌溉制度制定至关重要。为了解新疆主要作物棉花、春小麦、冬小麦和玉米生育期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基于1960—202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单作物系数法,利用去趋势预置白(TFPW)的Mann-Kendall (TFPW-MK)研究4种作物需水量变化特征,并通过重标极差(R/S)分析法预
<正>据韩联社7月20日消息,美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将于8月在美举行会议,加强在安全、经济等领域的合作与应对力度,并聚焦半导体供应链等议题。据日媒称,预计双方可能讨论建立与经济安全相关的半导体供应链,以及加强与印太地区伙伴国家的合作等。据悉,包括多边会议在内,此次将是第四次美日韩首脑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