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以腰痛为主与下肢疼痛为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腰大肌CT影像学的面积变化,分析其中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同一时间段行腰椎或腹部CT扫描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和60例正常健康人的CT影像学资料,年龄范围为45岁~65岁,均为女性。根据研究内容及方向,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LDH患者根据腰痛和下肢疼痛症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为60例正常健康人。将扫描完毕的腰大肌CT影像于工作站进行三维CT重建,根据腰大肌的走行方向以垂直于腰大肌的纵轴截取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以L5椎体下缘截取L5椎体横截面积,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与自身L5椎体横截面积相比,作为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使用Image J软件计算CT图像中腰大肌和椎体的横截面积。比较腰痛组、下肢疼痛组与对照组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然后根据疼痛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将患者再分组,并比较各组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结果:(1)3组对象基线资料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2)腰痛组60例、下肢疼痛组60例、正常健康组60例,3组对象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8±0.09),(0.63±0.07),(0.74±0.08),F=66.156,P=0.000)](3)腰痛组中疼痛时间(短、中、长)3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相比有统计学意义[(0.68±0.04),(0.58±0.03),(0.48±0.03),F=162.32,P=0.000];疼痛程度(轻、中、重)的3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相比也有统计学意义[(0.68±0.04),(0.56±0.04),(0.46±0.03),F=124.78,P=0.000]。(4)下肢疼痛组中疼痛时间(短、中、长)3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0.67±0.07),(0.63±0.07),(0.60±0.07)],短与中、中与长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短与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轻、中、重)3组比较[(0.66±0.06),(0.62±0.07),(0.60±0.05)],轻与中、中与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与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H患者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其腰大肌的萎缩变细与LDH有相关性;腰痛组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明显低于下肢疼痛组,腰大肌的萎缩变细与腰痛的相关性大于下肢疼痛,且腰痛组疼痛时间、疼痛程度与腰大肌最大横截面积指数呈负相关,腰大肌的萎缩随疼痛时间和疼痛程度的增加而加重,且二者导致腰大肌减少的机制可能不相同。